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学习

行书的学习指导系列之十——行书的历史沿革之明代行书

0 2021-04-29 14:07:12

摘要:  行书的学习指导系列之十——行书的历史沿革之明代行书

明代沿袭唐、宋、元帖学,故能行草者甚多,初期馆阁体始兴,中期以后追魏晋,以畅神适意,抒发个人情趣为出发,风格上变为个性化,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个性风貌的书法家,在传统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

  姚绶的行书

  姚绶(公元1423~1495年),字公绶,号穀庵,晚号云东逸史,又称丹丘先生。工诗善画,书法学钟繇、王羲之。笔法严谨,行草相杂,夹入章草笔法,深厚温润秀逸。作品有《夜行诗》、《手札》等。

  《夜行诗》分楷书、章草、行书三体写成,时年五十三岁。

  帖云:

  杯盘具方圆,玉色分清白。惟重古制作,温润且滑泽。持之不忍舍,于我贵妇得。有酒互斟酌,族性杂宾客。玉也类君子,顾言慎恒德。勿为沉湎欢,悠久安我室。壬寅阳月廿六日记得玉杯盘于武林,将以遗仲子旦,越二日作诗示之,俾其慎守逸史。

  此帖书法颇得唐法,法度严谨,结体趋横势,行草相间,颇具晋唐气韵,浑朴温润,秀逸文静。学小行书者,能入规矩,气韵不俗。吴宽的行书

  吴宽(公元1435~1504年),字原博,号匏庵,又号玉延亭主,官至礼部尚书。书学东坡,颇得东坡神髓,丰润奇拙。作品有《谢文太仆送匏研诗》、《匏研记》、《种竹诗》帖等。

  《种竹诗》,墨书纸本,十行七十字,分上下两行。

  帖云:

  修然数君子,落落俱长身。东家每借看,步去不嫌频。移栽幸许我,已自前年春。自我得此辈,园居岂为贫。但忧积雨雾,日曝少精神。终然勤灌溉,枝叶还如新。因之悟为学,黾勉在斯晨。

  明王鏊评他的书法云:“宽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倔,虽规模于苏,而多所自得。”此作笔墨浑厚,古拙遒劲,横势而不扁,浑朴而雅逸。明邢侗云:匏翁“书法法苏学士,浓颜厚面,祛去吴习,亦毕竟赵宋本色耳,超著实难。”

  姜立纲的行书

  姜立纲(生卒年月不详),字廷宪,号东溪。幼则能书,官至太子少卿。善楷行书,日本曾遣使求其匾,有书名,称“姜字”,书法追求晋唐。作品有《咏易诗》、《七言律诗》等。《咏易诗》,纸本,二十行一百零四字,南京博物馆藏。

  帖云:

  立卦生爻事有因,两仪四象已前陈。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潜心虽出重爻后,着眼何妨未画前。识得两仪根大极,此时方好绝韦编。

  余退直暇读易时,忽客至,坐顷诵紫阳朱夫子咏易二诗,钦赏之,窃识录出,以示不忘者。成化庚子仲夏望前一日也,立纲识。

  此帖颇得晋唐意趣,结体得法,笔墨饱满,中锋用笔,线条劲挺,文雅秀美,纯洁清丽,极有功夫。按扇面布局,十五行大字,五行小字,颇俱虚实变化。

  唐寅的行书

  唐寅(公元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等。明代杰出的画家,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明四家”。书法初学颜真卿、李邕,后学赵孟頫。书风稳健流美,激越飞动。作品有《自书诗》、《联句诗》、《落花诗册》等。

  《落花诗册》,纸本墨迹,这是其中之一。

  帖云:

  杨柳楼头月半规,笙歌院里夜深时,花枝灼灼难长好,漏水丁丁不闲迟。金串袖笼新藕滑,翠眉奁映小垂,风情多少愁多少,百结愁肠说与谁。

  此帖书法,结体用笔都很有法度,有晋唐笔意,婉丽多姿,线条遒劲挺拔。

  文征明的行书

  文征明(公元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以字行更字征仲,号衡山居士,别号衡山。幼不聪,长而挺发颖异,文学吴宽,书学李应桢,屡试不第,晚年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评者称:待诏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如凤舞琼花,鸣泉竹涧。王世贞说: “行笔仿苏、黄、米及《圣教》,晚岁取《圣教》挽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家”。刻有《停云馆法帖》。作品留存较多,如《七言律诗四首》、《后赤壁赋》、《青玉案》、《自书西苑诗》等。《七言律诗》,分四段,仿三家,一仿东坡,二仿米芾,三仿山谷,四则自己面貌。所仿者形神兼备。现选第四段以见其貌(图86,局部)。贴云:

  平台。日上宫情霏紫埃,先皇阅武有层台。下方驰道依城尽,东面飞轩映水开。云傍绮疏常不散,鸟窥仙仗去还来。金华待诏头都白,命赋长扬愧不才。征明。此帖书法,功夫深厚,既有晋唐遗意,也有米芾、怀素的笔意,浑朴文雅。

  张凤翼的行书

  张凤翼(公元1527~1613年),字伯起,号灵墟,善诗词作文,亦善书法。追“二王”、晋唐书风。有《自书诗》、《五言诗》等。

  《自书诗》,纸本墨书,四行五十二字,藏故宫博物院。

  帖云:

  赠日葵黄国医为畏所施先生赋。家传秘术似长桑,更有神丹可愈疡。试看戎葵比仙杏,无双不独属黄香。万历乙巳秋日里人张凤翼。

  此帖书法笔法严谨,用笔遒劲。结体处纵势。

  董其昌的行书

  董其昌(公元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善画,师董源、巨然、“二王”、倪瓒、黄公望,尚笔墨气韵。自论云:“吾学书在十七时,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明、祝希哲置之眼角。乃于书家神狸,实未有入处,徒守格辙耳。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许,自此渐有小得”(《画禅室随笔》)。他由唐追晋,从颜、虞上追钟、王,又吸取李北海、徐浩、杨凝式笔意,二十年学宋人,参照赵孟頫,可说是个习古而集大成者,形成独家面貌,故明末清初影响巨大。留存作品数量很多,行书如《金沙帖》、《苏轼重九词》、《岳阳楼记》、《濬路马湖记》等。

  《苏轼重九词》,条幅,四行七十三字,墨书纸本,藏上海博物馆。

  帖云:

  点点楼前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东坡词也,宸甫同予游西山书此纪事,辛酉重九日,其昌书。

  此条幅用笔圆润,章法疏朗阔绰,写来极其随意,似漫不经心,但就在这种心态下写出的书法,却表现了自然平淡,清逸秀雅。

  张瑞图的行书

  张瑞图(公元1570~1644年),字长公,号二水,又号果亭山人。擅长行草书。评者云:“张瑞图行草初学孙过庭书谱,后学东坡草书醉翁亭”。论者以为:“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被称为明末四家之一。留传作品甚多,如草书《骢马行瘦马行》、《西园雅集记》、《五言律诗》条幅等。《五言律诗》,续本,条幅,三条四十六字。江西博物馆藏。

  帖云: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果亭山人瑞图。

  此条行草书,笔墨放纵,笔锋跳动,一气呵成,线条方折而流畅,似行云流水,和谐美观,独具一格。

  傅山的行书

  傅山(公元1607~1684年),字青主,别字公它。明亡,朱衣于土穴,养母,号朱衣道人,别名真山、浊翁、石道人等。有气节,以死拒清试。通经史诸子,尤精医道;工书画,尤长草书。傅山自论书云:“弱冠学晋唐人楷法,皆不能肖,及得松雪、香光墨迹,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则遂乱真矣。”并提出“学书之法,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率真毋安排。”这是傅山针对当时盛行学董其昌、赵孟頫出现弊病而言,必须正确理解。其草书为人们称誉,行书也佳。留存作品甚多。傅山《行书卷》,纸本。

  帖云:

  鄙郡献大功德,故济穷桑梓,岂但波罗蜜,布施方⋯⋯ 此帖书法,虽是行书,但多用草书笔法,线条流动奔放,章法大小悬殊,虚实变化,浑厚弘大,气势万千。

  王铎的行书

  王铎(公元1592~1652年),字觉斯,号十樵,一号嵩樵、痴庵,又号痴仙道人。明大学士,入清官至礼部尚书。好古善文,能画,书法五体皆能,尤以草书称道,能得晋唐遗韵,又有个性,气势豪迈。留存作品有《琅华馆帖》、《拟山园帖》,条幅墨迹也很多。

  《望白雁潭作》条幅,纸本墨迹,四行五十八字。

  帖云:

  不近严州地,稌秔老石田。狂情耗旅寝,病骨惧秋烟。樵唱深崖里,天低去雁边。古潭无定景,姑息为渊玄。荆岫杨老词坛正。望白雁潭作。辛巳。王铎具草。此帖很有王铎行草书特色,在结体上有化简为繁、化繁为简之妙,在用笔上使朴拙和灵动结合,重按轻提,气势雄强,朴拙中见古雅。
      
     更多内容请下载:集大家app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