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学习

近现代篆刻流派

0 2022-10-31 09:35:48

摘要:    篆刻艺术发展到晚清,呈现了多姿多彩的流派格局,从技法到理论已趋于完备、成熟。到了近现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全盛时期,印家们已不再满足于流派的门户之见,而是从先秦印到明清流

  篆刻艺术发展到晚清,呈现了多姿多彩的流派格局,从技法到理论已趋于完备、成熟。到了近现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全盛时期,印家们已不再满足于流派的门户之见,而是从先秦印到明清流派之间融会贯通,锐意创新,形成个性突出,面目新颖而多元的局面。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篆刻家有吴昌硕、黄士陵、钱瘦铁、王禔、陈师曾、齐白石、赵泥古、邓散木、来楚生、陈巨来等。在这些名家中,影响最大的当首推吴昌硕、黄士陵、齐白石。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仓石、仓硕、苍石、昌石等,别号缶庐、苦铁、朴巢、老缶、大聋、酸寒尉、缶道人等。浙江安吉人。诗、书、画、印四绝,其艺术影响至今,是进入近现代崛起的第一位杰出的艺术家。

  吴昌硕的篆刻得力于他的书法,而他的书画又受益于他的篆刻。他的篆刻初学浙派,其中钱松对他的影响最大。后习新皖派的邓石如、吴熙载,同时对赵之谦十分钦佩。他能广取各家之长,独辟蹊径。入印的篆法在前人的基础上掺入石鼓文的字势、笔意及历代金石碑碣文字的造型特点,使结体开合挪让,圆中见方,无不体现出古意奇趣。章法受其画风影响,朱白对比,轻重疏密,以整体博大的气势,表现出独有的审美情趣。他的刀法喜用钝刀,中锋直入,冲刀兼披,凝炼含蓄,朴茂浑成,达到了厚重不滞板,精巧不浮华,把笔情刀趣表现得出神入化。

  吴昌硕的印章形式同样十分丰富,先秦古玺和秦汉印的铸、凿、封泥和以他独有的石鼓文体式,均能表现得妙趣横生,不囿成法,标新立异。在印边的处理上,不拘古法,变化多端,时出新意,扩展了篆刻艺术形式美的寓意。到了晚年,吴昌硕的篆刻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见图3—27),被称作“吴派”。受他影响的代表印家有王个簃、沙孟海、诸乐三等。吴昌硕的影响不仅在海内,而且在日本风靡一时,被敬若神明。

  黄士陵(1849—1908),字牧甫,一作穆甫、穆父,号倦叟,晚年别署黟山人、倦游窠主等。安徽黟县人。他在艺术上与吴昌硕一样,是一位造诣很深的多才艺术家。特别在篆刻上,独树一帜,堪称一代宗师。他的书法以魏楷、大篆见长,笔力犀利,神气溢然。所作花卉,浓墨重彩,别具一格。在黄士陵的经历中,曾涉足过摄影、西洋绘画,这对他的审美观和艺术视野的扩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黄士陵的篆刻,始学邓石如、吴让之,并涉猎浙派诸家,尤其赵之谦对他的影响最大。他曾得到过盛昱、王懿荣、吴大徵等名家的指点,又有机会博览了周、秦、汉很多金石文字、文物,使他的眼界大为开阔,学识大进,因而才能融会各家,创出自己灿烂的篆刻新天地。

  黄士陵的入印文字涉及面极广,而且能融会各种体式,成自家之法,较赵之谦更进一步。他的篆刻章法,粗看安详平和,细审却疏密对比,斜中取正,平中见奇,气度不凡,且格调高雅,书卷气扑面而来;用刀快口薄刃,疾冲畅达,光洁明净,神采奕奕,而且印面不作任何人为的斑驳。他曾在印跋中说:“汉印剥蚀,年深使然,西子之颦,即其病也,奈何捧心而效之。”可见他的艺术主张与创作是完全一致的,同时与吴昌硕又是完全相反的。他们各取不同的审美道路,又同样登上了篆刻艺术的高峰,为篆刻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见图3—28)。

  齐白石(1863—1957),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字渭清、濒生,号阿芝、白石、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为近现代杰出的诗、书、画、印艺术大师。齐白石的篆刻属大器晚成,他的风格形成经过较长的时间,到70岁左右才衰年变法,自成一家。

  齐白石篆刻,早年受浙派影响,后改学赵之谦。同时吴昌硕、黄士陵对他都有过不少的影响。进而窥探先秦古玺、秦汉印和秦汉铭文及六朝碑版的文字造型,且兼融《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秦权量铭文,创造了平直纵横、简约雄强独特的入印文字。其章法别出心裁,朱白对比大起大落达到了极限;线条斜直呼应,敬侧相生,其手法常常出人预料,却又每印平稳,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艺术感染力;刀法发展了赵之谦“丁文蔚”印的技法,大刀阔斧,迅疾畅达,霸悍之气溢于印面(见图 3—29)。

  齐白石的创造性精神是无与伦比的。他曾说:“其篆刻别有天趣胜人者,唯秦汉人,秦汉人有过人之处,全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其实他自身的创作实践就是如此。齐白石的篆刻艺术,在近现代确立了大师的地位,为中国篆刻史谱写了新的篇章。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