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繁体字是简化字的对称,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 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
繁体字是简化字的对称,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 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 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 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 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
1956年1月28日,《汉字简化方案》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 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以后这个方案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改变,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简化字总 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经过偏旁类推而成的1754个简化 字,共2238字(因“签”、“须”两字重见,实际为2236字),这就是今天我们所使用的简体字标准。
从事书法的人不难发现有80%的简体字是从历代的草书中挑选而出。简体字的主要参考来源是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也有部分从宋朝徽宗的行草千字文"天地玄皇,宇宙洪荒"中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