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字发展到了战国时代,人们已不仅仅关注于文字的使用,对于文字书写的自身价值也有了觉悟。文字的产生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应该说它产生的原动力是纯功利的。可是在产生形成的
有史可考的最早的书家,是秦代的小篆书李斯、赵高、胡母敬与隶书程邈。秦代处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除了当时官方日常最为通行的小篆外,尚有多种书体共存,所谓秦书八体。《汉书.艺文志》说:“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不过这八体中实际只有篆、隶两种基本书体,其余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等都是篆体的不同用场。刻符是专刻于符信上的文字。符在古代是一种凭据、凭信的工具,如虎符等。虫书,即鸟虫书,是一种用在幡旗一类物上的文字,结构为篆,笔画却用各种鸟虫形来构成。摹印,即缪篆,专用于印玺之上。署书,则是门匾上的题字,亦称榜书。殳书,是专刻于各种兵器上的一类文字。篆书有大、小篆以小篆最为常用,大篆是籀文的遗留,相当于当时的繁写体,是在当时旧书大册中所用的体例。与代表官方书体的篆书相对的,便是民间或下层官吏役隶为便于应付官狱等繁忙事务而使用的比小篆更为简便的隶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