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学习

刘东芹:行、草书应以正体书法为基础

0 2023-03-09 09:56:51

摘要:    (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虽然近几年一直从事草法的研究和教学,但正体书法我也一直关注。作为一个大的概念,尤其正体书法中的篆书字法,包括小篆字法以及甲骨、金文字法,我也在

  (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虽然近几年一直从事草法的研究和教学,但正体书法我也一直关注。作为一个大的概念,尤其正体书法中的篆书字法,包括小篆字法以及甲骨、金文字法,我也在近期教学中不断尝试。 之所以把篆、隶、楷三种书体放置于正体书法这个概念下,我想这是从书写的状态来归纳的。按流行的说法,正体书法大致为静态的书写,而行、草书则有动态的意味。从“行、草书创作是否要以正体书法为基础”这个问题出发,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但二者的关系又是辩证的。如正体书法创作中,初学者以平正规矩为上,而饱学者则以萧散飞动为高。如孙伯翔的魏碑创作正是此种写照。在行、草书创作中,我们以草书为例,初学者但学使转腾挪,左突右奔,以疾走牵掣为能事。而饱学者则下笔肯定,欲连还断,作草如作真,典型者如章草也。

 

陈静秋(广东) 李白《金陵望汉江》 纵185厘米 横96厘米 我们今日耳熟能详的篆、隶、楷、行、草之界定,亦或“正书”“行、草书”“榜书”之归类,其实都是后人归纳或统一的名称而已。汉字演变发展的历程中,五种书体是既有传承又有交互式发展。以皇象本《急就章》为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草书写法几乎和后世的楷书无异。我认为,章草则又如草书中的“正书”。尤其对行、草书家来说,要认真对待正体书法的创作。但长期以来,传统方法中比较强调楷书对行草书的滋养,尤其是从“唐楷四家”入手,进而经《兰亭序》《圣教序》再进入草书学习的训练方法似乎已成定律。我个人的体会,这种模式固然可行,但仍有改进的空间。有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可以说明问题,汉代的张芝为书史上第一位“草圣”,在他的草书学习生涯中,不可能接触过我们今日耳熟能详的唐楷、魏碑和晋代楷书,因为生活在东汉的他,对王羲之这个名字都是陌生的。他之所以成为“草圣”,最重要的基础应该是他对篆书和隶书的理解,首先是文字学层面的,我认为应属于字法系统。而笔法,无疑也是来自于篆、隶亦或当时的汉简。后世楷书的笔法,毫无疑问对张芝是没有起到作用的。

 

邵汝玺(河北) 韩愈《进学解》 纵178厘米 横96厘米 我认为,在行、草书创作中提倡“正书”学习,尤其是篆书、隶书的学习特别重要。我们知道,行、草书的重头戏在草书,而草书的源头,不在楷书,而在篆、隶。对篆书的学习,包括甲骨文、金文以及小篆的学习,能梳理出文字的演进脉络,了解汉字的演变规律。不管是楷书的创作,还是草书的学习,都需要对篆书、隶书有系统的了解。长远来看,将任何一种书体孤立来学习其实并不科学,不利于书家对整个文字系统的理解,更无益于书家的长远发展。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