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学习

褚遂良《阴符经》集字十联(图文)

0 2023-04-16 11:02:01

摘要:  [传]唐·褚遂良书《大字阴符经》(局部)  《大字阴符经》墨迹本,96行,461字,传唐代褚遂良书。世传褚遂良楷书有《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房梁公碑》、《孟法师碑

[传]唐·褚遂良书《大字阴符经》(局部)

 

 《大字阴符经》墨迹本,96行,461字,传唐代褚遂良书。世传褚遂良楷书有《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房梁公碑》、《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倪宽赞》等,其中《倪宽赞》为墨迹本,余者为碑刻。

  传为褚遂良所书的《阴符经》尚有小楷和行书两种刻本流传于世,字迹皆很小,难窥庐山面目。此帖大盈寸,末题:“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书”。很有可能是唐代学褚书的伪作。即便如此,大字《阴符经》也不失为书法精品,具有极高的水准,是学习楷书的一个重要范本。此帖不但具备了褚体楷书的特点,还与“唐人写经”极其相似,行笔起落多参以写经笔法,写得自然古朴。元杨无咎云:“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今于褚中令楷书见之,或评之云,笔力雄瞻,气势古淡,皆言中其一。”

  对此帖的真伪历来有争议。叶恭绰、沈尹默和潘伯鹰视為真跡,啟功、徐无闻等则认定為伪作。帖中“建业文房之印”、“河东南路转运使印”、“邵业文房之印”等皆伪。册前有李愚、罗绍威题记,册末有邵周、王鎔、苏耆、扬无咎等多人题跋或题识。八十年代,台湾学者李郁周曾撰文指出,以上古人题跋题识皆偽。此帖争议的另一部分在於书写的时代。有人认為此帖应在宋代,甚至是明代。今观纸张及纸张的纹理,应為唐本无疑。且阴符经完备的楷书用笔技法和变化多姿的细节表现,非宋代、明代的书家所能。《大字阴符经》中也杂揉了顏真卿、柳公权的笔法,整体风格和书写节奏又近於写经体(阴符经為道家早期重要经典文本),应是出於晚唐写经生中高手所為。 

  此件作品清末為曾任陕西学政的嘉兴沈卫(1862-1945)所得。后转售于番禺叶公绰(1881-1968),叶氏请沈尹默长跋於册后,沈对此帖评价极高。1949年叶氏又转给其侄叶公超携至台湾。后由叶公超后人寄存于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博物舘,现转至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舘收藏。《大字阴符经》曾在民国七年(1918年)由著名藏书家陶湘(1871-1940)主持的涉园影印珂罗版,题名《唐褚登善书阴符经墨蹟》。民国十九年(1930)左右,作為陶氏《百川书屋丛书》续编中的一种再次珂罗版影印,题名為《唐褚河南阴符经墨蹟》。以上两次影印本流传不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叶公超在台湾将此帖交由台北汉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影印发行。大陆则在1983年上海《书法》杂誌上刊登,当时是翻拍魏啟后收藏的珂罗版印本。近30多年来国内《大字阴符经》有数十种印本,均以陶氏珂罗版或叶氏台湾印本辗转翻印。其欢迎的程度由此可见。它的影响力远远大於另一本墨蹟本《倪宽赞》(亦是伪作),甚至超过了褚遂良其他的刻本。当然,这一是因為真跡,能传褚遂良之笔意,二是与海上书法名家沈尹默和潘伯鹰等人的大力推广不无关系。可以说,到目前為止,我们从未真正见过《大字阴符经》的原色精印本。这也是近百年来书坛之憾事。近年,该书得以出版,获得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舘的授权,对原件重新拍摄,并由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原色全本精印出版。

  《大字阴符经》其用笔丰富,有方有圆,在藏有露。多用侧锋取势,一波三折,点画且细轻重极尽变化,隶意可辨,欹侧俯仰而是不失重心,中宫饱满,显得松而不散。其笔力坚实,动势强劲,气脉通畅,憨厚不失妩媚,飘逸不失端庄。南宋杨无处跋云:“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今于褚中令楷书见之”。后世诸多评论家对此帖都曾给予过极大赞美。初学者临习此帖当深入体察,不能片面追求俊美的外形而忽略了高雅的神韵,须从运笔入手,参以结构两者结合,才能形神兼得,而不致纤弱疲软,流于肤浅。

  《大字阴符经》其字形为大楷,字数多且大,所以最适合学习。其中最多的字是“之”字,有27个,超过《兰亭序》中21个“之”字的数目;其次是“天”字,有16个;再次是“入”字,有14个。此卷尾款为“起居郎臣遂良奉敕书”。褚遂良任起居郎在贞观十年,即公元636年,书写时间应该和《伊阙佛龛碑》大体相同或略早,书法面目也应对应,而《大字阴符经》却是晚年褚书风格,在风格发展上说不通。徐无闻先生对此有详细的考证,认定是伪作。沈尹默和潘天鹰则认定《大字阴符经》是真迹无疑,抑或是同时代学褚高手所作,是后世学习楷书的重要范本。除大楷《阴符经》外,尚有伪托褚遂良小楷草书《阴符经》二种传世,是明显伪作。小楷《阴符经》风格近似玉版《十三行》,有一定的功力,文徵明和翁方纲认为是真迹。草书《阴符经》后署“贞观六年奉敕书”字样,纯属虚构伪托,因为褚遂良被召为傅书在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

  《大字阴符经》风格略近《雁塔圣教序》,笔势纵横清晰,天趣自然。其总体结构方中见扁,多见横势,宽绰而见虚灵之气,此乃从隶书中来。此帖撇捺开张,线条对比强烈,时而纤巧,时而厚重,时而疏密有致,时而笔势翻飞,波折起伏,巧于变化。其运笔牵丝暗连,速度极快,俯仰呼应,各有所据,气息盈满,妙笔生花。书家以不可羁勒之笔,使转细微,擒纵自如,使得此帖已非典型意义上的唐楷,而是深具“二王”行意、北碑意趣和古隶之美。此帖结字欹正相生,寓拙于巧,变化多端,不落蹊径,堪称“楷中《兰亭》”。《阴符经》是否为褚真迹已不重要,因为它所呈现出的艺术水平同样为书林珍视。

  对《阴符经》的整体领会可从三方面人手:一是和褚遂良其他碑帖进行对比,对《阴符经》进行风格对照;二是和同时代的欧、虞、颜、柳书相比,明了其风格特征;三是和其他行楷书,如李邕、赵孟頫和董其昌等人的行楷书进行对比,又能有一番新的见地。+

1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