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学习

传世朱熹墨迹(图文)

0 2023-04-23 09:06:30

摘要:    朱熹(1130一1200)   《城南唱和诗卷》   字元晦,又字仲晦。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长期生活在武夷山,晚年定居建阳

  朱熹(1130一1200)

 

《城南唱和诗卷》

《城南唱和诗卷》

  字元晦,又字仲晦。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长期生活在武夷山,晚年定居建阳考亭(今福建建阳市)。

  朱熹5岁入学,18岁贡于乡,次年(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第。在朱熹71年的生涯中,为官9年,其他时间大都是著书立说、讲学论道,其著作有70余部460多卷,主要有《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通监纲目》等;创办书院27所,门生达数千人。朱熹是中国南宋时期最著名的理学家,又是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封建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和文化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朱熹自幼跟随父亲朱松及武夷三先生刘子翬、刘勉之、胡审习字,尝学曹孟德书,后攻钟繇楷书及顏真卿行草,一生临池不輟,书法造诣精湛,笔墨雄瞻,超逸绝伦。自古以来,传世墨迹,虽是断简残编,都被奉如至宝加以珍藏。虽然历史上其书法艺术为人推崇备至,而一生曾写下的书迹也不少,遗憾的是失传居多。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不啻兴圭壁。”书法初学汉魏崇尚晋唐,主张复古而不泥古,独出已意,萧散简远,古澹和平,非流俗所敢望,大有晋人风致。 他思想学说的盛名,把其书法艺术的光芒掩却了。朱熹善行、草、尤善大字,现今传世作品以行书简牍為主,大字墨跡很少。

  传世朱熹墨迹:

  《蓬户手卷》国外私人藏,全卷包括三部份:(一)题耑。(二)朱熹行草手102字。(三)宋文天祥、明方孝孺、祝允明、海瑞和唐寅之题跋。

  《周易系辞本义手稿残卷》日本藏

  《行草书诗札》南京博物院藏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诗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向往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四书注稿》辽寧省博物馆藏

  《书翰文稿卷》辽寧省博物馆藏

  《论语集注残稿》日本藏

  《致彦修少府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书易系辞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赠门人彦忠彦孝同榜登第》诗册 国内私人藏

  《致程允夫书》辽寧省博物馆藏

  《赐书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秋深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卜筑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书法风格

  朱熹的书法被誉为“汉魏风骨”及“韵度润逸”。下笔点画圆润,善用中锋,运转沉着顺畅,入笔藏锋隐芒,绝无狂躁之跡;结构稳健典雅,行气连贯,不刻意工整,风格洒脱自然。朱熹是儒家哲学的宗师,书法的字裏行间洋溢著文人的书卷气,崇尚传统法度是可以想见的。他主张“字字有法度,方是字”,但又要能“纵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也就是说,书法必要入法而又能出法,笔墨才能表现出自然的意态。历代名人对其书法的评价很高,也明显地披露了他独特的书风: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

  「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即沉着典雅,虽片縑寸楮,人争珍秘,不啻璠璵圭璧」。

  明王世贞《震泽集》

  「晦翁书,笔势迅疾,曾无意于求工,而寻其点画波磔,无一不合书家矩矱」。

  陆简题朱熹《朱子城南唱和诗帖》

  「其词皆冲口而得,字亦纵笔所书,矩度弛张,姿态逸发,虽晋唐诸名家,未易比数」。

  宋文天祥跋朱熹《蓬户手卷》

  「前人论书谓真卿书有忠臣骨,今观文公之用笔斯言為不谬矣」。

  明祝允明跋朱熹《蓬户手卷》

  「晦昂先生精忠古节,博雅明古,為世之贤,表明千古,然对书法尤為神妙,固平生亦书无几,故后世见者鲜矣,此卷為黄士司马藏之久矣,后乃流落於世间,吾昔在教时仅得一见,然未及尽观以為恨焉,今幸復见於友人斋中,足以与公之笔墨有缘也,用是书此以序其本」。

  明海瑞跋朱熹《蓬户手卷》

  「是书风流韵达,雅緻超群,实乃天然妙品」。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