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孙秋生造像记》,全称《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在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南壁。北魏宣武帝(元恪恪)景明三年(502年)五月廿七日造讫。此碑书犀利刚劲,宽博朴厚,较《始平
《孙秋生造像记》,全称《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在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南壁。北魏宣武帝(元恪恪)景明三年(502年)五月廿七日造讫。此碑书犀利刚劲,宽博朴厚,较《始平公造像》笔法多变,龙门二十品之一。孟广达文,萧显庆书。楷书十五行,行三十九字。字体方劲峻拔,沉着劲重。笔法凝练自如。
[汇品]
清 康有为:太和以后诸家角出,庄茂则有《孙秋生》(《广艺舟双楫》)
清 康有为:龙门二十品中,约而分之,亦有数体,《孙秋生》沈著劲重为一体。
其他资料
造像龛位于古阳壁第二层,左侧邻比丘法生造像龛由新城县功曹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造像龛通高254厘米,宽154厘米,深60厘米,是二十品造像龛中的五大龛之一。四龙尖拱圆券形,龛楣上有飞天,下有十一尊佛,两立柱为八棱素面,莲瓣形柱头,下有力士托举。主佛结跏跌坐,背光雕刻精细,内容丰富。头光中心为莲花,外层十三尊坐佛环绕,再外层十二身飞天供宝。飞天外熊熊燃烧的火焰纹背光直至龛顶,佛右侧为观世音,左侧为大势至二菩萨服侍。龛下中间是二龙盘绕着的香炉,两侧刻供养人胡跪礼拜,外端左右各饰一狮子。
功曹为汉代时设的官职,北魏是将军府诸曹之一,此官多用本地大族权贵任职,位居六至九品。中散大夫为职事官之加官,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定为四品上,二十三年定四品下。
碑中记载的新城县,治所即今河南省伊川县城南5公里的平等乡古城村。战国时期属韩地,新城县为新城郡所辖,龙门称"伊阕"。西汉属河南郡。东汉,三国属河南伊。西晋恢复河南郡。北魏孝文帝时伊阕改为"伊阕口",同新城县共属司州所辖。隋朝建都洛阳,文帝改新城县为"伊阕县",归河南郡。唐朝改归河南府管辖。
战国时期,秦将白起由韩城出发曾驻军新城县,北上"伊阕"击败韩,魏的二十四万联军,这是历史上空前的一场"伊阕"大战。新城县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镇。宋代新城县改为"伊阕镇",归陆浑县管辖,伊阕口名为龙门镇。元代该城荒废,伊阕县建制不复存在。城墙现保存尚完整,因当地群众传说战国后期诸侯混战,王子超作乱,周郝王曾避难此处,故至今仍有"郝王城"称号。
孙秋生,刘起祖只是北魏新城县的功曹,官职并不高,他们能在孝文帝迁都洛阳之时,组织包括官居四品的职事官在内的二百人造像作原,祈"国祚永隆,三宝弥显",表示对北魏王朝的忠诚,可见他们必是地方的大族权贵者。造像碑通高153厘米,宽50厘米,碑文由孟广达撰文,萧显庆书写。此碑与始平公造像记是龙门二十品中仅有的两块(品)有撰文者,书写者的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