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创作的主观意图上分析,从事书法事业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书法直觉一般,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终能成一家大师;另一类,是发自内心的对于书法很喜爱,凭借自己的努力能触类旁通
从创作的主观意图上分析,从事书法事业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书法直觉一般,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终能成一家大师;另一类,是发自内心的对于书法很喜爱,凭借自己的努力能触类旁通,达到诸体兼善......本文的作者,无疑属于第二类。 本文主人公名叫徐之谦,徐之谦(1903年--1985年),字钵厂,号益斋又号居庸山农,昌平区马池口镇葛村人。祖上世代务农,家境清贫,幼年仅读过三年私塾。17岁那年,经朋友介绍他进入北京文楷斋刻书处担任学徒。 因天生对字很喜爱,他临摹《九成宫醴泉铭》一年即有所成。经理发现他的才能,将其由刻工提升为书写,专门从事图章、篆刻戳记和诸体版本的书写工作。 因为字越写越好,1927年,徐之谦被调到商务印书馆编辑所的旧书部工作,为宋史、元史、明史及《古逸丛书》、《四部丛刊》等书补写缺页和缺字。 在商务印书馆期间,他接触到了各种字帖、印谱,并先后结识了黄宾虹、黄蔼农两位金石书法大家,经常在一起研究技艺,使他的书法、篆刻技艺又有了新的长进。后,因战火所致,失业数年。 1937年夏,徐之谦赴南京荣宝斋重操旧业。不久,因时局动荡,无法工作,他就返回故里,以务农为本,苦度时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