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学习

栾金广:真正的书者不能只限于书写技巧

0 2023-08-20 09:36:35

摘要:    草书创作时是在书写线条、书写空间;书写一个故事;书写一种精神,甚至是在书写人生。 ——栾金广  栾金广: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民主促

  草书创作时是在书写线条、书写空间;书写一个故事;书写一种精神,甚至是在书写人生。 ——栾金广

  栾金广: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书协首期国学班成员,中国书协书法创作与评审工作专题研讨班成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行草临摹与创作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名家工作室导师,北京人文大学特聘教授,《青少年书法报》社副社长,全国70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理事,民进黑龙江开明画院副院长。

  草书之我说

  文/栾金广 一直以来就有个愿望,想写一篇关于草书的文字,但又苦于无从下手。是因为草书在我心里的分量极其重要。说起草书,我之前是一直不敢动笔,觉得实在太难了,有如天书一般。我十几年前的创作多以行书为主,后来觉得单独的行书创作始终会有些枯燥乏味,总觉得自己的作品不能让自己心动,作品中总是感觉少点什么,没有灵魂。后来就慢慢一点点的往作品里加一两个草字,忽然觉得作品整体活脱了许多。随着草书的逐渐增多,创作的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草书的历史源于汉代,始于隶书的更加便捷的书写。《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草书大体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

 

草书作品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笔带横势。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应带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为大草。 到了今天,草书的艺术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因为草书大量的应用了特有的个性符号,使得很多欣赏者都不能够认识,即便很多不从事草书学习研究的专业人士都不认识,所以草书越来越趋于边缘化,更多的人喜欢草书,却不知道草书的意义所在。草书本身就是一个张扬个性且又表现自我的书体,所以学习草书首先一定要给自己定好位。想把草书写好,需要真性情、真流露,要具备宽广的胸怀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另外还需要心细如发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与此同时,草书更需要大量的积累和练习。

 

草书小品 基于对草书的学习和认识,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积累。个人认为草书是篆、隶、楷、行、草五体当中难度最大的书体,欲把草书写好,需要有正书积淀,有了楷书的结构和用笔的熟练性,加上行书的运笔、使转、避让、错落以及空间的认识,再加上篆隶线条中的内涵和质朴,最后再学草书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当然也有不少直接学习草书的人,凭借着聪慧的才智,良好的艺术感觉,也会有所成就。但因缺少丰厚的积累,艺术之路也是狭窄的,必将不会走的太远。因为任何艺术没有丰厚的积累,都会有走到极限的时候,尤其是草书,到了极限如果没有强大的底蕴滋养,就有如无水之秧苗,结果可想而知。 二、笔法。通过对各个书体长时间的不断学习和锤炼,对用笔技巧应该有一定的掌握,以及对毛笔的性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和驾驭能力,对手感的要求程度非常高。草书是各书体当中难度最大的,所以,对技法的要求也是最严格的,草书的书写看似轻松,其实技法中涵盖的内容最为丰富,从笔尖到笔肚再到笔根,要全方位运用,让毛笔的每一分一毫都发挥的淋漓尽致,只有这样表达出来的线条才会耐看、才能经得住推敲。明人倪后瞻在《倪氏杂著笔法》中说:“大抵用笔有急有缓,有有锋,有无锋,有承接上字,有牵引下字。乍徐还急,忽往复收,缓以仿古,急以出奇。有锋以耀其精神,无锋以含其气味。横斜曲直,钩环盘纡,皆以熟为主。”无论是小草的细腻、章草的豁达、大草的奔放,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毛笔的熟练运用和表达。所以需要大量的书写积累和不断地思考、不断的尝试,对各种毛笔的性能都要有一定的尝试和了解,毛笔的软硬、长短、粗细以及精劣,对我们所表达的线条都有着不同的感受,运用技巧也应随之而改变,包括纸张亦同。 草书 中堂 三、认草识草。草书对于平常人或者一部分书法专业人士(非学草书者)来说就是天书,满篇的弯弯绕绕,没有办法辨识,只有经过专业学习才能掌握这里边的奥妙。学习草书,认识草书是关键,草书中有特定的艺术符号,同样的一个笔画有着不同的用处和作用,可以作为不同的偏旁部首来应用,比如:竖提可作双人旁、可作单人旁、可作言字旁、亦可作三点水旁;横可作心字底亦可作四点底。又如:“尽”、“昼”、“惠”、“画”字法相近,“龙”、“验”等字偏旁近似等等,应有分辨。另外,历代各家草法也有不同,也要逐字分析,作以不同标记。《十七帖》《书谱》是比较不错的入门法典。将这些符号熟记于心,这样就不至于书写的时候出现犹豫卡壳的现象了,学会记符号后还要学会多多的灵活运用,没有或查不到的字要会套用,举一反三。同时要大量的应用,如果单单只靠记符号不懂得应用,也等于没有学会。我见过很多人,草字的草法都知道,《草诀歌》也背的烂熟,一动笔写就乱了方寸,什么也都写不出来,所以想把草书写的淋漓尽致,还需要多多的实践,只有不断的应用实践才能记得扎实牢固。

 

草书作品 四、临习与经典。很多人都喜欢草书,是因为草书的肆意洒脱、抒情奔放。进而只重其表而不重其里,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多数人对草书的认识更多的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临帖的时候只看到了外表,临写时只注重形似,而内在的神采却容易被忽略。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其实一件作品的神韵是至高无上的,字写得再漂亮,字形再好,如果没有内在神韵的支持也是没有味道的,如果有了美丽的外表再加上内在的神韵,就一定是上品。所以,神采既是一件作品的灵魂,就像朝鲜冷面当中缺少了辣白菜一样,没有了辣白菜的朝鲜冷面就没有了灵魂,就失去了它特有的韵味。书法学习创作亦是如此。所以临帖不能只看到表面的东西,要用心看、用心分析、用心感受到更多古人的气息,古人作品中更多能够吸引我们的地方,就是它内在神韵所释放出的神奇魅力。要发现古人经典作品中能够打动我们内心的东西,这就是契合,把契合点找到,我们的内心就能跟古人对话,能够了解古人的真实书写状态和心境。与此同时也要写熟,熟能生巧。现在有很多人稍微会写两笔,甚至有的人连大概基本的字型和草法都不知道就直接创作,这其实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不经过系统的学习,是达不到游刃有余、随心所欲的,一切事物都有原由,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学习者而言,坐享其成的概率微乎其微,不要总抱着侥幸心理,艺术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即便是偶尔有侥幸的机会,早晚也会原形毕露的,不会长久。所以,天上不会掉馅饼,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