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国书法史上,“草圣”张旭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广大教化主”。张旭以前的笔法传授依赖世家大族的“私相授受”,而在他之后,则开
在中国书法史上,“草圣”张旭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广大教化主”。张旭以前的笔法传授依赖世家大族的“私相授受”,而在他之后,则开始逐步实现“社会化、普及化、平等化”。《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有载:“人或问笔法者,张公皆大笑,而对之便草书,或三纸,或五纸,皆乘兴而散,竟不复有得其言者”。“师授”之所以如此审慎,是因为“笔法玄微,难妄传授。非志士高人,讵可言其要妙”。
而事实上,真正传承张旭衣钵的弟子,个个彪炳史册。除了颜真卿、徐浩、李阳冰、邬肜、崔邈等,丹青国手吴道子和韩滉皆出其门下,实现了艺术教育史上的篆、楷、行、草以及绘画领域的全覆盖。佛门两位大德,也是张旭的再传弟子:一位怀素大师,站在“颠张”肩膀上,将唐代狂草推向了新的高度,并引领了中晚唐至五代草书发展史上的独特现象,一大批草书僧如高闲、䛒光、贯休等“入内供奉、赐紫方袍”,荣宠一时,风头无二。
另一位“弘法大师”空海,将张旭所传笔法在日本发扬光大,被尊为“日本王羲之”。清朝陆心源《唐文拾遗》(卷七十二)有载:“空海亦称遍照金刚,延历中入唐受书于韩方明”。清朝沈曾植《海日楼札丛》卷八:“释空海入唐留学,就韩方明授书法”。而空海本人在《性灵集》提到: “尝遇解书先生,略闻口诀”。这里的“解书先生”即韩方明,也是张旭的再传弟子。“口诀”即是《授笔要说》中张旭所传“五执笔”以及“始弘八法,次演五势,更备九用”。
戏鸿堂法帖 · 张旭《秋深帖》
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盛唐以后的书论,大多围绕“草圣”张旭的笔法传授展开,同时关于张旭及其弟子“师授”与“自得”的精彩记载俯拾皆是,代代相传。“孤蓬自振,惊沙坐飞”“鼓吹剑舞”“担夫与公主争道”等,皆为张旭之奇思妙想,看似与草书毫不相干,却是“得草书之奇怪”的创作灵感和来源。张旭有如此奇妙之“自得”,正渊源于老舅陆彦远之“师授”。陆彦远“遇见沙平地静”,乃悟“真草用笔,悉如画沙,点画净媚,则其道至矣”。而陆彦远开悟“锥画沙”笔法,又得益于褚遂良师授“用笔当如印印泥”之高论。更令人惊奇的是,张旭一众弟子开悟笔法皆是妙手天成,颜真卿有“屋漏痕”之悟,邬肜有“古钗脚”之思,再传弟子怀素有“夏云奇峰”之论。由此可见,“草书于师授之外,须自得之”。“师授”与“自得”,“传承”与“自悟”是草书学习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