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兰亭序真迹究竟在哪里 是否能存留至今

0 2022-05-19 17:30:10

摘要:  在1300多年前大唐的月夜,昭陵合上的那一刻,天下第一行书就永远埋在了漆黑的地宫里。据《隋唐嘉话》记载:太宗为秦王日,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辩师处,使萧翊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在1300多年前大唐的月夜,昭陵合上的那一刻,天下第一行书就永远埋在了漆黑的地宫里。据《隋唐嘉话》记载:太宗为秦王日,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辩师处,使萧翊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当年郭沫若就想打开昭陵,是周总理给阻止了。总之,对昭陵挖掘,现在的老教授们也是吵得不可开交,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兰亭序》的保存问题。

其实,兰亭集会并非一群文人的风雅,而是一场政治联谊。

月变色,将有殃。

永和九年的天空中,悬挂着一轮红月。永和九年参加兰亭集会的那些文人雅士,实际上是在强作笑颜。

参加会议的除了王羲之和他的儿子外,还有当地的大姓氏族代表、各级行政长官,其中掌握东晋军事大权的就有六人,他们绝非过去所说的一帮文人。

在此次会议上,主题很明确:东晋要北伐,如果北伐,那么谁来统帅?当时北伐的统帅,有两个人选,也就分成了两派:

一是桓温派,桓温是当时最高的军事统帅,但受到朝廷的猜忌;

二是殷浩派,殷浩是个名士,是东晋皇室用来牵制桓温的。

这两派都有人参加兰亭雅集,桓温的儿子自来参加,殷浩手下的两个将军也来参加了。

如果是文人雅集,那么像许询、阮裕、甚至连和王羲之关系密切的道士许迈、高僧支遁等名上没有出席,这说不过去。

对于王羲之来说,右将军的职务,使他成为这次会议上的关键人物。右将军并不是一个虚职,在当时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

永和九年的中国版图,是又一个“三国演义”,前秦、前燕和东晋三个国家互相攻伐,试图吞并对方,统一中国。永和八年(352 ),东晋王师北伐,大败而归。到了永和九年的春天,时任北伐统帅的殷浩亲率大军在准河与敌军对峙,战事一触即发。而这次东晋一旦再败,后果不可设想。

和前线的剑拔弩张相比,大后方的会稽,还是歌舞升平。这里非但兵粮充足,而且越王三千甲兵退保会稽,“卧薪尝胆后吞吴”的历史先例,也让丧失了大半河山的东晋王朝,在心理上有了一个最后可以依赖的地方。

桓温和殷浩两个人积怨很深,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秘密,而将相不和在打仗中是很忌讳的。王羲之和两人关系都不错,一个是他上司,一个是他朋友。他想通过兰亭集会调和两人的关系。但在这次会议上,调和失败了。因此,王羲之在《兰亭序》后半段大声疾呼,带有悲愤的情绪,很有可能因为这次会议无疾而终。《兰亭序》千古悲凉的密码也就在这里。

半年之后,殷浩率领七万大军北伐,以惨败告终,被废为庶人。兰亭之会,终以悲剧收场。王羲之右将军的政治生命也就此结束。永和十年,他带着几百家眷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开山种地,养蜂植树,氏族自给自足的庄园模式。

据《新五代史》记载,昭陵被温韬所盗,《兰亭序》早已不在昭陵。但侠客始终觉得,这样的绝世珍宝,即使被盗,完全不可能杳无音信。况且,用现代的仪器探测,还没发现昭陵被盗的痕迹。

也有人说被武则天带进了乾陵。拜托,李世民死时,武才人还在庵里吃斋念佛呢,根本没有机会插手。

但即使它还在昭陵地宫中,这方蚕茧纸也应该被多年的积水浸泡得糜烂不堪。

正如维纳斯的断臂,留给后人丰富的想象,才是最美的作品。

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很坏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