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未来主义来中国 清华艺博“未来派的宇宙”开展

0 2022-09-16 09:39:21

摘要:    百年来,中国没有经历完整的现代主义艺术启蒙,直接进入了后现代艺术,并导致了艺术自身,以及社会对当代艺术接受度等诸多问题。  如何补课?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近几年来,2

  百年来,中国没有经历完整的现代主义艺术启蒙,直接进入了后现代艺术,并导致了艺术自身,以及社会对当代艺术接受度等诸多问题。

  如何补课?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近几年来,20世纪欧洲首个前卫运动——未来主义,似乎开始重新进入国际学术界的视野,关于未来主义的话题不断上演,而这也可能是一个让我们重新补课现代主义很好的切入点。

  在中国重提未来主义,也特别契合当下中国文化繁荣和技术驱动快速发展的现实。

  9月13日,“未来派的宇宙:意大利马西莫和索尼娅·奇鲁利基金会收藏”展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展,展览集中呈现了1909至1939年未来主义艺术家们创作的250余件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平面设计、摄影、拼贴画、素描、书籍和工业设计等。

  什么是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是20世纪初出现于意大利,随后流行于俄、法、英、德等国的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流派。

  1909年,意大利马里内蒂在巴黎《费加罗报》头版发表《未来主义宣言》,强调“速度美”,讴歌现代文明,主张未来的文艺应当反映现代机器文明、速度、力量和竞争。这被认为是未来主义的开端。

  “这个运动波及诗歌、文学、绘画、雕塑、建筑、戏剧、电影,还有活色生香的商业设计。它试图涵盖一切,最终包罗万象,因为它预言一个崭新的世界将要横空出世。”此次展览策展人、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介绍。

  毫无疑问,未来主义的观点是狂热的,对过去的态度甚至是偏激的,试图开辟一片新天新地。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一思潮很快传遍了欧洲;时至20世纪20年代,未来主义已遍及全球。

  未来主义运动的狂热观点,很快吸引了米兰的艺术家们,一方面促使绘画和雕塑转向抽象,另一方面也推动了现代主义艺术的设计转向。最早一批参与未来主义的画家鲁索罗也是一位音乐家,他也把未来主义的元素引入音乐领域,于是诞生了第一批未来主义的艺术家。

  未来主义引领了文学艺术雕塑等创作中对于飞机、火车、能源等现代工业文明的印迹,同时更深刻地影响着设计和社会生活。

  人们目之所及皆发生改变,比如建筑设计、图案设计、书籍装帧、商业海报设计,甚至在糖果、鸡尾酒包装上都深刻体现着未来主义的风格。

  未来主义也影响了后来的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再到激浪派和即兴艺术,再到网络艺术,而这些艺术运动整体重塑了全球的现当代文化史。

  只是,未来主义运动在中国并没有真正的发生过,有部分青年学者不断在文章中提及,也在译著中进行介绍,但未来主义并没有在中国真正发生。

  百年后来到中国

  此次“未来派的宇宙:意大利马西莫和索尼娅·奇鲁利基金会收藏”展或许是一次重新回望,回望20世纪初欧洲世界文艺的激情澎湃和如火如荼。

  展览入口处一只巨型喇叭装置

  展览以一只巨型喇叭装置作为开端,似乎形容未来主义向世界发布宣言,以此为中心向周围散发出12个板块,分别是“征服天空”“未来主义宣言”“能源”“领域渗透:艺术与工业+几何纹织物”“意大利鸡尾酒与食品”“运动中的身体”“排版革命”“安东尼奥·圣埃利亚”“布鲁诺·穆纳里”“安东·朱利奥·布拉加利亚”“维吉里奥·马奇”“建成环境”,包括未来主义涉及的不同领域和重要艺术家。

  展览现场在复古的氛围中充满着前卫气息,尤其是诸多商业设计,色彩对比强烈,抽象元素的穿插,现代字体设计……即使已是百年前的设计在今天看来依然充满强烈视觉冲击力。

  “十几年前,我曾在米兰二十一世纪美术馆看过未来主义运动的展览,那些造型和图像所传递出来的历史信息依然滚烫,让现场的我深受鼓舞。我觉得回顾这场浩浩荡荡,激情澎湃的运动对我们会有多重的启示。”苏丹也在开幕式现场的发言中,谈及未来主义的果敢、决绝和激情澎湃感染到他,于是才有了今天来到中国的一场未来主义展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岸瑛在现场谈及了这场展览对于当下的意义:“百年前,鲁迅先生曾批评未来派只破坏不建设,我想,积累了百年现代化经验的我们,完全可以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未来派和机器美学的建设性意义。本次展览,侧重于展现未来派与汽车、飞机及为衣食住行服务的现代设计的关联,无论从展览内容还是展陈形式上,都为中国观众提供了一个反思现代性和现代主义的契机。”

  多层次的策展框架

  整个展览的12个单元建立于多层次的策展框架之中。

  其中,两个主题展区分别为“未来主义宣言”与“征服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