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庆祝南京大学百廿华诞,充分展示南京大学100多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彰显南京大学深厚的文化积淀,2022年12月8日,“百廿风华 南雍手泽——南京大学藏近
为庆祝南京大学百廿华诞,充分展示南京大学100多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彰显南京大学深厚的文化积淀,2022年12月8日,“百廿风华 南雍手泽——南京大学藏近现代名人书画手迹展”在南京大学美术馆开幕。后因疫情原因,展厅紧急闭馆,展览移至线上。据悉,此次经过精心筹划和准备的展览于2月20日恢复开展。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此次展览由南京大学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联合举办,特遴选出南京大学历年所藏近现代250余位名家大师的300多册件作品,展品书画兼具,形式多样。展出作品除30余件绘画作品外,其它均为手迹。从内容看,有公函、手札、书稿、日记、诗笺、题词等;从形式上看,有信笺、斗方、对联、立轴、中堂、条幅等。展览由引子、大学之路、道启南雍、松竹有林、根深叶茂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引子。该部分选取鸦片战争以后,积极探寻中国社会摆脱困境与危机的睁眼看世界的著名人物,如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等积极主张变法维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仁人志士,及晚清民国时期国学大师如莫友芝、吴大澂、王懿荣、沈曾植等金石学家的作品。
第二部分:大学之路。本单元展出自南京大学初创到改革开放,近百年间与校史密切相关的张之洞、李瑞清、缪荃孙、罗家伦、福开森、陈裕光、匡亚明等多位名家的翰墨手泽。他们既是学校管理者,也是著名学者,他们教育理念的贯彻和执行,不仅奠定了南京大学的学术基础,也推动了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三部分:道启南雍。该部分是本次展览人物最多、作品最集中的单元,共涉及110多位南京大学的大师学者的140多件作品。他们从事的学科、专业各不相同,但都卓有成就。从展品内容上看,或切磋学问,或辨章学术,或互通情感,或记录著述创作的不同阶段,或反映科学研究的曲折过程。不仅记载了大师名家的笔情墨趣、艺术造诣和学术成就,也体现了玄妙的科学之美和格物致知的探究精神。
第四部分:松竹有林。该部分主要展示南京大学的学术交往圈,涵盖了学术界、艺术界、教育界等众多领域的知名人士、学界精英近百人,涉及法学、政治、史学、医学、理工等各个学科。展品包括信札、日记、字画、手稿等多种形式,各体书法兼备,语言博雅圆融。有朋友间的寒暄往来,有公务上的部署交流,也有学术上的研究讨论。道德文章,尺素寸心,字里行间浓缩了学者们的人生和学术轨迹,是集史料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珍贵文献。
第五部分:根深叶茂。该部分展示了南京大学的美术传统,从李瑞清1906年创办全国第一个图画手工科,到徐悲鸿执掌中央大学美术学院,体现了南京大学为中国艺术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的重要影响。本单元以书画、信札等形式,展出李瑞清、吕凤子、汪采白、徐悲鸿、张书旂、傅抱石、吴作人、谢孝思、张安治等30余位书画名家作品。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南京大学博物馆馆长兼图书馆副馆长史梅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介绍,此次“百廿风华 南雍手泽——南京大学藏近现代名人书画手迹展”是南京大学继2020李瑞清大展、苏绣大展,2021古籍大展后的又一次岁末大展,以献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及南京大学百廿华诞。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31日。
黄宾虹《湖舍坐雨图》 39cm×28cm 1949年 南京大学图书馆藏
徐悲鸿《奔马图》 60cm×50cm 1944年 南京大学博物馆藏
吴作人《六朝松》 137cm×67cm 1982年 南京大学图书馆藏
谢稚柳《梅花竹石图》 89cm×48cm 1988年 南京大学档案馆藏
李瑞清《楷书五言联》145cm×38cm×2 南京大学图书馆藏
曾熙 节临《张黑女墓志》91cm×41cm 1920年 南京大学图书馆藏
曾国藩《楷书七言联》 127cm×31cm×2 南京大学博物馆藏
蔡元培 行书《庄子·天下篇》 133cm×41cm 南京大学图书馆藏
陈伯弢、王伯沆、胡翔冬、胡小石、汪辟疆、王晓湘《豁蒙楼联句手稿》15cm×64cm 1929年 南京大学图书馆藏
萧娴《行书四言联》135cm×33cm×2 南京大学博物馆藏
黄侃《致胡小石信札》 南京大学图书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