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市场

秋季拍卖会有什么看点?嘉德香港十周年庆典拍卖(图文)

0 2022-09-11 11:27:03

摘要:    今年秋拍中即将亮相的三件作品,与大家共同观赏秋拍中的文人唱和。  一、他乡的一场雨  蒋宝龄 1779 - 1840  客舟听雨图  手卷 设色绢本  甲申(1824年)作  

  今年秋拍中即将亮相的三件作品,与大家共同观赏秋拍中的文人唱和。

  一、他乡的一场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a49ebb1be1e124f91aa42b39e4cb068c.jpg

  蒋宝龄 1779 - 1840

  客舟听雨图

  手卷 设色绢本

  甲申(1824年)作

  引首:26×96 cm

  画心:25.5×125 cm

  跋:28×402 cm

  钤印:宝、龄、诗人之画

  题识:客舟听雨图。江云泼墨秋阴碎,急雨澌澌响蓬背。客舟方自何处来,江空浪阔愁难开。疏杨似人立荒渡,且与商量一宵住。渡头阒寂无别船,掩蓬不寐心凄然。西风乱刮雨难止,断雁叫群声在水。此时絮衾寒渐生,矮灯一星红不明。绮楼珠箔渺天外,飘荡谁识江湖情。江湖情,自酸苦,底事词人爱羁旅,星鬓如侬更可怜,岁阑犹听僧庐雨。甲申(1824年)中冬为薇人仁兄制,蒋宝龄并题。

  练廷璜题引首:客舟听雨图。薇人三兄雅属。廷璜。钤印:廷璜私印

  陈克家、沈曰富、陈寿熊、沈涛、施绍书、王文毓、王家桂、金硕君、郑慈毂、徐欢荦、谭启瑞、孙光霁题跋并钤印十九方

  杨千里(1882-1958)题签条:蒋赮竹客舟听雨图卷。少某藏邑贤图卷之二。千里题。时庚午中元。钤印:杨千里

  参见:《琴东野屋集·卷二》,第十七页

  估价 ESTIMATE:

  HKD: 150,000-200,00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cb54dc67936370bdda0bba449a3dcb5b.jpg

  包首

  “星鬓如侬更可怜,

  岁阑犹听僧庐雨。”

  宋代词人蒋捷流脍人口的词作《虞美人•听雨》有云:“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这卷蒋宝龄的《客舟听雨图》即十分巧妙地化用了此词之意,不但夺胎换骨化词为诗,更以词境入画境,山水辽阔,云气蒸腾,游子思归。风雅、清净、寂寥。

  蒋宝龄嘉庆十年(1805),约二十五岁开始背井离乡,浪迹苏杭、上海一带。他是一个感情内敛的人,平常所展示的形象为“性沉默寡言笑”,“为人朴讷有内心” ,真正“名师云集,操翰无虚日”,应当是于道光十九年(1829)在上海创办“小蓬莱”书画会之后,他不但擅画,亦工书法,且诗才清绝,在当时即有“三絶”之称,着有在清代画史著作中占重要地位的《墨林今话》及诗集《琴东野屋集》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36b510fc44f07784b46c0c80e76e60a8.jpg

  蒋宝龄尤以山水画闻名于世,其山水“秀润闲雅”,又与钱杜交游甚密,“颇得其指授,松秀劲拔,雅近师传”,形成“高逸澹远,有不尽之致”的风格。他自言:“用笔专尙生趣,用墨无取痴肥,要于浑厚中见风骨”,这种主张在《客舟听雨图》中即可见得。値得一提的还有卷中题画诗,虽化蒋捷之词,又何尝不是自身羁旅身世之写照?包世臣即格外赞赏其题画诗,誉为“无不曲状画境,使人见诗如见画”。此卷中画意、诗意互照互映,兼可赏见书法,潇洒絶俗,殊为可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32187d11463cddc766c9787f3f6c136c.jpg

  《客舟听雨图》作于1824年,写赠张宝(字薇人)。有练廷璜题字,卷后众多题跋。前四为晚清诗人陈克家、沈曰富、陈寿熊、沈涛,皆题诗。他们与练廷璜皆晚清才名兼备的官宦文士,以政声与诗名受到推重。其中二陈与沈曰富皆为苏州人,学问均受桐城派影响,因而来往颇密,交游甚善。

  此卷题跋中,四人都以蒋宝龄所作《客舟听雨图》为引,挥翰作诗,既有赞贺宝龄作画、薇人得画的酬和之意,又借画写怀,各抒人生感悟与身世情怀,可谓诗才与交情并见笔端。如沈涛之“欹枕蓬窗客梦惊,歌楼帐触少年前”。就是诗题的“再解”。

  后八篇题跋则为薇人之孙张仲猷亲友施绍书、王文毓、谭启瑞所誊,除题诗之外亦叙相互间家世交往之情谊。如王家桂跋直言“我家与清河张氏代有姻谊”,从孙光霁跋中更知张薇人家族乃宋代大儒张栻之裔,可见题跋者与张家之间往来皆密切。此外,多篇题跋都提及《客舟听雨图》的流传经过。

  据众跋知:张薇人得蒋宝龄此卷后,连同诸多收藏传于张子禀兰,然庚申(1860)之难兵荒马乱,禀兰于颠沛流离中保护父亲遗泽,后又遇火灾,幸已先将此卷取出而得保全,后传于薇人之孙仲猷,仲猷感怀父辈,情寄于此卷,遂嘱众友再题跋记之。

  蒋宝龄笔下的岑寂,张薇人的交游,诸君的横溢才华,以及张秉兰的舍命珍护,是卷皆已尽述。

  二、王韫斋的一个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61ef6a600270bdc9fd53e2652997ada1.jpg

  陶绍原 1814-1865

  梦刘图并诸家题咏

  手卷 设色纸本

  甲寅(1854年)作

  引:21.5×61 cm

  画:21×60.5 cm

  跋:21.5×533 cm

  钤印:绍原

  题识:梦刘图。甲寅秋日,陶绍原。

  题跋:后有沈兆霖、谭廷献、王锡振、傅桐、陆鐄、陈鸿诰、于源、吴嘉洤、宋志沂、汪毓沈、石渠、沈圻、宋翔凤、潘曾莹、钱振伦、孙衣言、杨岘、刘履芬、浦毓慈、戈载、叶廷琯等人题跋。

  说明一:

  1.王汝玉(1798-1852),字润甫,号韫斋。江苏苏州人,嘉庆廿一年(1816)贡生,为一时之名儒,着有《阅妙斋诗文》。咸丰元年(1851)八月,王韫斋梦知自己前身为北宋刘贡父(即刘攽,熙宁间知太常礼院,与王安石政见有歧。后出知曹州,为政宽平息当地盗患。刘攽精于史学,曾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旁有僧证之。他梦后援节成长古一章,寄于同好,征集题咏,并拟作图以记此事。惜图尚未成,王韫斋即于咸丰二年(1852)三月骤然离世。为完成先生之遗愿,其门生刘履芬邀请陶绍原绘就《梦刘图》,当时不少文人有感于此事,纷纷题文以记之。

  2.此卷题跋者,多为吴中唱和群体中的中流人物。如“吴中七子”之首的词家戈载。常州词派著名词人谭廷献及宋翔凤、孙衣言、杨岘等吴中名士。履芬早年从师王韫斋时便游历吴中,积极参与吴中文人诗词唱和活动,在其所着的《古红梅阁集诗》中,就有与戈载相关的怀人诗,此卷题跋则更可印证他们与履芬在学术切磋之外的交情与友谊。此外,官至工部侍郎的潘曾莹,官至陕西总督的沈兆霖,皆参与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唱酬活动,可见“梦刘”故事之动人处。

  说明二:香港苏富比1998年春季拍卖会,中国书画,图录号64

  参见:

  1. 李浚之辑《清画家诗史》,明文书局,台北,1985年版

  2. 徐世昌辑(《晚晴簃诗汇》,卷156,民国退耕堂刻本,天津,1929年版,

  3. 缪荃孙纂录(《续碑传集》卷2,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1980年版

  估价 ESTIMATE:

  HKD: 200,000-300,00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1ef25a3be34e1e519eb5f4e4b53d2271.jpg

  包首

  “絮果兰因八百年,

  无端来证梦中缘。”

  此幅陶绍原所作《梦刘图》的内容源自晚清名儒王韫斋一个跨越了八百年,自认前身为北宋名臣刘攽的奇异之梦。

  借卷后感于此梦的众多题跋,更可一览晚清吴中文人群体的性情修养及交游盛貌。《梦刘图》成于咸丰四年(1854年),乃王汝玉去世两年后其弟子刘履芬秉持老师遗志邀陶绍原所绘。王汝玉(1798 - 1852),字润甫,号韫斋,当时声名已望。刘履芬(1827 - 1879)则为王韫斋最出众的弟子之一,他字彦清,号泖生,是晚清吴中词派的代表词人,推动了中国词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向。

  明清时期的浙江吴中尤其苏州城,可谓一片文学圣地,诞生了清代词学中的重要流派——吴中词派,也是“吴中七子”的聚集地。而在刘履芬为老师筹备的此卷《梦刘图》中,有多至二十一位名士进行了题跋,其中大半都是吴中文人群体中的中流人物,也让我们得以窥见当时众名家诗文唱酬的盛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e58f4a4ab6d26d34d65ca9aaadb833b7.jpg

  王韫斋以才名见于当时,而自身淡于荣进,因之交游记载不算详实,其生前著作皆未刊行,诗稿定本卒后由弟子刘履芬写定,集中多见“吴中七子”之首的着名词家戈载、藏书家季锡畴、文学家叶廷琯的评语。此卷《梦刘图》题跋,则直观地展现出韫斋与吴中文人间的私交情谊,更可视为其交游情况的重要补充。题跋中戈载直呼“廿年旧句暌违久,今春兰教频接”、 “吟怜酒伴,唱酬重迭”,在追忆昔年交游的同时流露出一别而生死相隔的遗憾深痛,眞情深挚。叶廷琯亦感叹“余今年本戒诗不作,而感念旧交,不能无言”,颇为伤感。此外季锡畴、陈鸿诰、石渠、陆鐄等名士皆在诗之外又属小文,抒发对友人王韫斋的怀思之情。这些题跋者中,亦有许多人与刘履芬有密切的交游。据载,履芬早年从师王韫斋时便游历吴中,积极参与吴中文人诗词唱和活动,在其所着的《古红梅阁集诗》中,就有与戈载、常州词派著名词人谭廷献及宋翔凤、孙衣言、杨岘等吴中名士相关的怀人诗,此卷题跋则更可印证他们与履芬在学术切磋之外的交情与友谊。

  除却私交情分,《梦刘图》能引来如此之多名士题跋的原因还在于“梦刘”这一事迹的奇特。叶廷琯题诗即言:“古人说梦分因想,因想皆空梦太奇”。而季锡畴题跋则言:“韫斋素愼闇修……一旦形诸梦寐,不昧本来,继自今愿益勖勉以进于古人而全乎”,可见韫斋乃至当时文士不仅将此看做一桩奇事,更是以此表达自己对于古仁人的向往倾慕之情,以及奉古名儒为标杆,谨严克己,勉励自我的修身养性之道。

  吴中才子尽风采,诗文盛事见才情。《梦刘图》长卷的背后,是晚清时期吴中乃至南方地区的文人墨客在学术上相互切磋、品评技艺,交谊中则热络往来、唱和思怀,于己身修养则追思先贤、践履不辍的生动再现,百年风流,集于一卷,何其可贵。

  三、樊增祥的定价

  秋拍中,将呈现的一卷周顺昌(款)《行书谢诗并诸家题咏》,并不能算是唱和,但亦为文士交游的一个片影。袁枚的友人孙静川,得周顺昌墨迹,邀请友人题跋,诸君皆盛赞周文忠公大节,卷中,袁枚、卢文弨书法皆精。百年后樊增祥的题跋更是有趣,不仅逐一点品,且给各跋开出了一个“心理价”,录于文后,博诸君一粲。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7e2dd5853635ae8330433d521f9e03cc.jpg

  周顺昌(款) 1584-1626 ,袁枚1716-1798,卢文弨 1717-1796 等题

  行书谢诗并诸家题咏

  手卷 水墨纸本、水墨绢本

  戊午(1618年)作

  周书:32.0×46.0 cm

  余尺寸不一

  题识:戊午夏日书于崇忠堂。蓼洲老人周顺昌。

  题跋:陆冰、袁树、袁枚、卢文弨、陶国果、韩廷秀、樊增祥题。

  鉴藏印:海棠书屋、浏阳李鸿球字韵清鉴藏

  著录:

  1.卢文弨《抱经堂文集》,第十六卷。

  2.李鸿球《剑花楼书画录》,第34页,大中书局,1971年版。

  说明:香港佳士得,1996年11月1日,中国古代书画,第375号。

  估价 ESTIMATE:

  HKD: 80,000-120,00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5bf1e20962746ea30fec9346e8fb961c.jpg

  包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09/f4810cc731418b51a872d5b8d390290b.png

  袁树:题周介公墨迹。《图画精意识》载周忠介公墨竹小幅,竹秖一竿,苍劲疏畅,自题一絶云:“老老苍苍竹一竿,长年风雨不知寒。好教直节凌空去,任尔时人仰面看。”直是自写本性,读之犹觉生气凛然,是公不特善书,兼亦善画,益信书画无二理。此幅苍劲遒秀,何啻作金错刀竹耶。静川七丈宝之宜矣。香亭袁树敬识。钤印:袁树、香亭、寓园、长宜子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0034b0596c57b0cb47178bd54edbcaa1.jpg

  袁枚:乾隆乙丑,余在金陵报恩寺买得倪文正公手书五言诗一卷,字如万岁枯藤,盘空夭矫,诗亦古奥难解。今年孙静川先生以周忠介公墨迹见示,亦五言诗,其纂思奋笔,与文正公大同小异。暑月见之,满背生霜,方知明季国运屯蒙。天特降生诸君子,负乾坤奇气而来,其见于腕下者如是,况当时亲炙风裁者耶。我愿两家子孙世世宝藏之,偶一展观,如对严师,可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也。戊申(1788年)六月六日钱塘后学袁枚敬跋。钤印:袁枚、己未翰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7aa753fe943451a9be54eb38ef633fb2.jpg

  卢文弨:隐汀绝望舟,骛棹逐惊流。欲抑一生欢,并奔千里游。日落当栖薄,系缆临江楼。岂惟夕情敛,忆尔共淹留。戊午夏日书于崇忠堂,蓼洲老人周顺昌。右周忠介草书五言古诗四韵,后题戊午,乃神庙之四十六年也。越八年而缇骑之祸作矣,委鬼作威,羣小逞毒,芝生于狱凡六,而六君子遂并命焉,公其一也。呜呼,国事至此,明之社欲不屋也得乎?余向于吴中见一小幅画,亦公笔也,老树丫杈,中危坐一人,非如释家所书罗汉相,不解其所用意,岂如古巢父之流欤?今此书法宛与后来董香光相近,而更加苍劲,正气郁勃,自流露于行墨间,爲吾姻家孙静川所藏。假如不工犹将宝之,而余事况又过人如此。盍愼守宝焉,万勿爲蟫蠹之所啮蚀也。乾隆丁未(1787年)之岁,重阳日杭东里小生卢文弨跋。钤印:卢文弨印、弓父、年关八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5dfa6b1a898189e92d535771b43c4443.jpg

  樊增祥:丁酉(1897年)冬居京师,购得蓼洲老人画,直不盈五十金。由画估先以画售常熟,常熟不能决眞贋,还之而直,遂撼。今年入都又见此卷,寥寥数十字。而直几两倍于画,已拟珠还,而仲纲弟为作曹邱留之。癸卯(1903年)中秋樊樊山识。

  忠介书直卅金,卢跋可六金,随园兄弟从跋各五金,余不値一钱,吾此跋可値二金。

  陶国果是乾隆间会元,其会墨屡见坊间选本,有“能勿力战于天人之界”等语,为后来庸烂墨卷所祖述。此跋直是可笑。作墨卷人跋书画,譬如琅房衖中画扇子灯片人,令写麒麟阁功臣像,不亦傎乎?昨日同仲纲、竹延观马戏感寒今日极不适,枯坐无聊,聊与陶会元作恶剧,老有童心,我之谓欤?廿四日书。

  添一跋,添一金。案:陶中会元时冒马姓。

  包世臣论书极核,而袁子才书列入《艺舟双楫》,取其有别趣耳,然其书实不佳。又书。

  卢学士为一代经师,书不免俗,何也?嘉。

  袁跋谓尝得倪鸿实诗墨,古奥难解,而以蓼洲此诗与倪作大同小异,不知蓼洲乃书谢灵运诗也。随园一生自命诗人,而于古作者好处一些不解。岂惟不解谢诗,即杜韩苏黄亦不解也。其天资本高,而惮于深入,专以轻清浅俗媚悦时人,招诱后进。后之詈随园者遂㒈其好处而亦没之,惜哉。樊山再识。

  ​

  中国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周年庆典拍卖会

  预展:10月3 - 6日

  拍卖:10月7 - 9日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 展览厅5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