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市场

黎明破晓前 (图文)

0 2022-12-06 10:25:56

摘要: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摄影师尼克·勃兰特非同寻常的最新系列作品《黎明破晓前》,该系列的拍摄始于2020年。迄今为止,《黎明破晓前》或许是他在职业生涯中对环境问题最清晰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摄影师尼克·勃兰特非同寻常的最新系列作品《黎明破晓前》,该系列的拍摄始于2020年。迄今为止,《黎明破晓前》或许是他在职业生涯中对环境问题最清晰的关注与表达:他将自己的摄影工作终生致力于环保这一使命中。尽管作品中呈现的场景与上海的都市生活相去甚远,然而弥漫在画面中的不确定性却牵动、影响着我们所有人。面对气候变化给地球环境带来的破坏,这些作品试图让我们放下乌托邦式的幻想,思考我们每个人对地球与环境的真实影响。

 

 

 

《黎明破晓前》系列中,尼克·勃兰特利用动物和人物相结合而产生的优雅动人的氛围,为他的作品引入戏剧性的焦点。他借此表达地球上的生物都正面临的处境:在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的影响下,野生动物流离失所,人类也同样无法幸免于难。人类生活空间的扩张导致这类情况更甚,也使其他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逐渐减少,许多农民只能放弃营生的土地,被迫向资源集中的地区流浪。通过把动物和人类放置在同一个画面中,尼克·勃兰特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命运共享的“集体”,就像我们共享的地球家园一样。

 

这个系列的第一部分于2020年在东非肯尼亚和津巴布韦拍摄完成,第二部分于2022年在南美洲的玻利维亚拍摄完成。尽管这两个地区是公认的野生动物天堂,但当地最重要的物种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1980年代,在横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大约有100万头大象,到了2021年,由于获取**的偷猎行为屡禁不止,野生大象的数量锐减至40万头。本次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尼克·勃兰特拍摄的一只名为“天空”的长颈鹿,它来自非洲南部。19世纪末,新定居者的到来造成这一地区大部分野生动物死亡。截至2021年,那里生活着的野生长颈鹿不足3万只。虽然已被列为濒危物种,长颈鹿的狩猎和贩卖在今天仍然得到津巴布韦社会的默许。

 

迷茫的气息徘徊在《纳金与雾中的人们》这件作品中,人们似乎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犀牛也迷失了方向。作品的背后透露着看似处于平行空间的两者,实则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勃兰特在拍摄现场生成了挥之不去的“雾”,作为主视觉元素贯穿《黎明破晓前》其中。2018年,尼克·勃兰特生活的南加州山区遭遇了一场森林大火,这让他深切地感受到对环境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生命在气候变化中的处境已岌岌可危。2019年至2020年,仅1年的时间里,在遥远的南半球,澳洲受到破纪录的高温和长期干旱的影响,森林大火连续燃烧了四个月。据悉尼大学的研究估计,全国已有超过10亿只动物在这场持续不断的大火中丧生。

 

类似的效果“光”,也在几件作品中出现。比如《幸运,维尼与库拉》,一盏悬在画面中的灯为尼克·勃兰特的作品引入一个不同的焦点。他想用这盏灯表达什么?不同于迷雾所表现的世界的空虚飘渺、人物和动物的茫然无措,微弱灯光的出现则照亮了前路,成为希望的标志。

 

“这些图像华丽、丰富且富有戏剧性,这不是共存的伊甸园愿景,而是对采取行动的迫切请求。”

《洛杉矶周刊》艺术评论家,Shana Nys Dambrot

 

我们或许可以将尼克·勃兰特的自觉表达视作推动变革的齿轮,鼓励人们在迷雾中探索前进,付诸更多积极的行动。

 

 

尼克·勃兰特在拍摄的过程中,与不同动物保护区和社区合作,将动物和人类带到同一个画面中。他选择使用广角而非长焦镜头,以尽可能地靠近动物。这种近距离的接触,让他更加感受到动物同样作为生命个体,作为家庭和社群中的一员,在面临生存环境问题的时候,它们和人类一样感知并承受着情绪的变化。

 

“这些作品告诉我们,人类并非拥有这个星球,而且也不是生活在这上面唯一重要的生物。”

 

哲学家彼得·辛格,《动物解放》作者

 

尼克·勃兰特的作品有一种神奇的魔力,除了画面炮制出的惴惴不安,作为人类,我们似乎被推动着去反思受欲望操使而犯下的罪行:为了改变现状,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未来的走向我们无从知晓,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即是在迷雾中前行,心存积极的希望,使我们成为引领彼此前进的小灯,在黎明破晓前迎接光明的降临。

 

馆长语

 

尼克·勃兰特在非洲人民和濒危动物的肖像拍摄中展现了相当高的摄影技巧和天赋。他没有进行任何摄影的修饰就做到了这一点,通过使用普通常见的灯泡,他把我们吸引进了被描绘的人和动物的状态之中。这是一场让观者能够反观自身的展览。

 

--刘香成

 

上海摄影中心创办人 收起 主办单位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