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笔法看似高深莫测 实则刚柔并济

0 2022-07-28 16:58:04

摘要:  笔法,一直被书家认为是书法艺术高深莫测的“内功”,没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淀,很难在用笔书写的时候做到笔随意走,笔笔送到!不可否认,笔法对于没有接受过书法系统学习的人来说,听起来有点晦涩。可是,对于经常研究书法,勤于临摹碑帖,系统学习书法的人来说,笔法算不上隐晦难懂。

笔法,一直被书家认为是书法艺术高深莫测的“内功”,没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淀,很难在用笔书写的时候做到笔随意走,笔笔送到!不可否认,笔法对于没有接受过书法系统学习的人来说,听起来有点晦涩。可是,对于经常研究书法,勤于临摹碑帖,系统学习书法的人来说,笔法算不上隐晦难懂。其实,笔法最大的一个要领就是在书写当中把握笔锋转换的同时,根据笔画粗细、长短、顿挫,在运笔力道上做到刚柔并济即可。看懂这一点,再拿笔练练,慢慢参悟一下,您就会明白其中道理。下面,我就笔画演变中的一些现象对笔法进行分析,如果有用,请收藏好。

书法创作大练场

第一点:笔法从魏晋书法到唐朝书法的演变

研究书法的人,会发现,以王羲之、王献之、陆机、钟繇等人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书法家,他们的执笔多倡导斜执笔,笔法中侧锋、绞转运用较少, 更多的是中锋行笔、起收笔的顿挫和提按笔法也大多是中锋为主。到了唐朝,以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薛稷、褚遂良、张旭、怀素等人为代表的唐代书家,执笔以正执笔为主,笔法中的点画独立性加强,一笔一画,有模有样,而魏晋时期王羲之等人笔法中的块面书写概念逐渐消失。

唐朝的楷书(真书)笔法的主要特征,是强调点画头尾起笔,收笔,折点的提按、顿挫用笔的变化,刚柔分明,粗细变化明显,比如颜真卿的楷书竖画和横画的粗细变化大相径庭。因此以颜真卿楷书为代表的提按笔法成为唐朝中期笔法的主流。由于唐代行书受到楷书笔法的影响,以提按和强化起收笔的留驻为主的笔法较为多见。而唐朝的草书,则打破了这一传统,以张旭和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家,以中锋为主的点画书写技巧,折笔圆转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又把魏晋南北朝王羲之笔法的那种刚柔并济笔法捡回来了。相对魏晋笔法而言, 唐朝时期笔法走向简单化、平直化,其书写的起收笔,更注重加强顿挫,且位置固定。

第二点:笔法在宋元明清时代书法中的继承和演变

如果说唐人是继承了羲之笔法中“刚”的一面,,那么宋人就是继承了“柔”的一面。只要认真研究宋朝各大书家的碑帖,比如苏轼和黄庭坚二人在师法古人笔法的方式上,更注重“意取”, 而米芾对于“二王”笔法的追寻,则更重视传统技法的“柔”中带“刚”,所以米芾的书法险峻。

王羲之书法开启了中国书法笔法“刚柔并济”的先驱,其笔法对后人影响很大。到了宋元时期,以赵孟(赵子昂)为代表的书法“大内高手”,虽然也不断临摹王羲之的书法,领略其要领,但是王羲之笔法的真正精髓,对于赵孟而言还是没有完全领会。其他书家或是民间书者,对笔法的“刚柔并济”这一概念就更加懵懂。明代董其昌在用笔上,继承了欧阳询和王羲之的笔法,他提出“作书须提得起笔,不可信笔”,所以在楷书、行书和草书上,董其昌的书法造诣都很深,其书论也对后代影响很大。

到了明代末,以张瑞图、傅山、王铎、徐渭等人为代表的革新派书家,在笔法的认识上与前人有了巨大的改变。古人常常视为败笔的散锋、破锋等用笔方式,被他们主动地运用在自己的书法实践之中, 笔法进一步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张瑞图的笔法“刚”性更足,而傅山的笔法“柔性”温婉不失阳刚之气。

清朝时期的邓石如,他的执笔被称作是“悬腕双钩, 管随指转”,也是一种刚柔并济的笔法。其后的何绍基、刘墉、张裕钊等人的笔法深受邓石如的影响,继承了这种中庸之道的“刚柔并济”,笔画的书写柔美和劲健又得到了张扬。

所以,从宋元到明清,实际上书法的笔法还是在“刚柔并济”的循环中起起伏伏,没人能超越其规则。

第三点:笔法在现代书法中的正统派和江湖派

为什么现在书法界有名望的书法家,都强调笔法运用的正统?其实这个道理跟我们读书一样,正常的求学经历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再到硕士、博士。如果一个人没读过初中,高中,从小学直接读大学,要么是神童,要么就是滥竽充数。正统的书法,需要系统学习篆书、隶书、楷书和行书,如果再有兴趣,进一步学习草书。学篆书,能熟练掌握笔法的“柔中带刚”的曲线美,学习隶书,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等笔画,其笔法也是“刚柔并济”的技法在里面。楷书的横画,其书写笔法就讲究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切入和中锋行笔的技巧。

那些入纸大顿笔切入法,笔画横粗竖细的书写风格,笔锋折转轮廓交代不清,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江湖派书风,跟一脉相承的书法笔法完全不是一回事。最为令人不解的是,有些人还给这种“江湖派”书法大放厥词,说这是一种创新!而且还上了书展大舞台。

或许,每个人的观点和思想认识不同,我个人对那种抛弃书法正统于不顾,自己随心所欲“创作”的书法风格并不看好,书法界大多数同行也不会看好。所以,我们还是倡导师法古人,继承和发扬传统书法艺术精髓才是正能量。

如果您在学习书法和实践书法当中,看懂以上这三点,熟练掌握笔法的“刚柔并济”要领,写字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