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为什么很多书法家都喜欢写行书 下面这几点谈到了

0 2022-07-29 16:50:57

摘要:  行书,是书法格体里面最实用的一种书体。行书相比楷书来说,其书写速度更快,更灵活。相比草书来说,行书更容易辨别,更能体现书法的笔画、线条的完整性。行书比篆书更容易书写、更容易识别,比隶书的书写更自由洒脱。

行书,是书法格体里面最实用的一种书体。行书相比楷书来说,其书写速度更快,更灵活。相比草书来说,行书更容易辨别,更能体现书法的笔画、线条的完整性。行书比篆书更容易书写、更容易识别,比隶书的书写更自由洒脱。所以,行书是现实生活中最实用的书体。在很多书法作品的落款中,大多数是用行书所写。所以,书法作品的落款,其行书写得好不好,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的书法水平。而在具体的办公、会议记录等需要文字记录的场合,行书也是最实用的书体。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的对联书写当中,行书也是最实用的书体。所以,书法家喜欢写行书主要是下面这几方面因素。

第一、能写好楷书,又能写出高水平的行书,才是书法艺术家的“功底”

如今,随便打开一位书法艺术家的个人简介,他们都会在个人艺术成长经验中写到,自幼临习欧体、颜体、二王或者魏碑等等,与楷书和魏碑相关的内容。如果是从这一模式历练出来的书法家,大多能写好楷书的同时,也能写好行书,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书法技艺的进阶,行书更加成熟。比如,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成长,他就很客观地说,自己曾经临习过欧阳询等前人的碑帖。

第二、行书能彰显出书法艺术成熟的品味

行书在我国书法历史上经久不衰,王羲之等人开创的行书风格艺术先河时至今仍然影响深远。后来他儿子王献之,也在行书方面继承了他父亲王羲之的衣钵,唐朝时期的颜真卿、欧阳询等都在行书上有极高的造诣,到了宋朝,米芾、黄庭坚、苏轼、蔡襄都是行书高手。到了明清时期,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张瑞图等,都是在行书方面具有极高书法成就的书家。到了近现代,康有为、于右任、沈尹默、沙孟海、欧阳中石、启功等人,他们的行书都很出色。行书也彰显出他们个人在书法艺术方面的深厚底蕴。

第三、行书是楷书和草书的过渡“桥梁”

如果没有楷书和行书基础,想写出很好的草书,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对笔画做进一步演化,比如笔断意连,牵丝相连,最后写出行书的笔画风格来。而草书的笔法,也是在行书(行草)的笔法基础上,对相邻和相近的笔画做简化、顺联,对复杂笔画做圆转、牵丝,使其顺畅起来如丝如缕。所以,行书也是楷书和草书的过渡“桥梁”。

第四、行书在书画艺术作品落款题名和作序时用得最多

就在昨天,我一位书画界朋友在画一幅工笔画时,因为他的书法水平有限,请我帮他题写落款,而书写的书体就用行书。在我们很多书法作品展和书法比赛中,有不少人正文字体写得不错,但是落款题名的时候,就露出马脚,行书技术一般般,尤其是精于篆书或隶书的书友,在行书功底这方面,确实下功夫不够。在绘画艺术方面就更加突出,不少画家绘画艺术非常出色,但是题写落款的时候,字体书写水平与绘画水平差距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