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书法学习的本领在于与古人暗合 做到这几点可形成自己的风格

0 2022-08-18 16:25:14

摘要:  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总要想着临摹时一定要得到古人的形与神,认为这样就是最好的学习效果了。但是,当把这种学习效果拿到书法大赛中去检验时,往往是石沉大海,不能入展,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临摹得太像,二是与所学古人没有关联。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导致了每次在书法大赛中不能入展,功夫倒是下了不少,但也没有得到认可,是令人十分遗憾的事情。

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总要想着临摹时一定要得到古人的形与神,认为这样就是最好的学习效果了。但是,当把这种学习效果拿到书法大赛中去检验时,往往是石沉大海,不能入展,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临摹得太像,二是与所学古人没有关联。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导致了每次在书法大赛中不能入展,功夫倒是下了不少,但也没有得到认可,是令人十分遗憾的事情。

北宋书法家米芾曾说:“古人书各个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意思是说,古人的书法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而你在临摹时,下苦功与古人写得一模一样,那样的话,就是奴书。北宋文学家、历史学家欧阳修也说过,学习书法最终的目的是要自成一家。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我们学习古人书法时,不能写得与他们一模一样,也不能与古人不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书法大赛上的一些作品,他们就要求人们要做到:“根植传统,鼓励创新”。如何才能做到这个要求呢?

其实说起来也是很简单的,只要你所创作的书法作品达到与古人暗合就可以了。什么是“暗合古人”?所谓暗合,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没有经过商量而达到同一巧合的目的,另一种是并非是有意间的、是偶然间的符合。那么,在书法上就是说,一个人所写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写出了与古人风格相似的作品,这就是暗合。实际上,书法上所谓的暗合,并不是来自于巧合、无意的,而是在经过了一个长时期的临摹以后才能所得到这样的结果的。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曾说:“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鍾、张而尚工……何必刻鹤图龙,竟惭真体;得鱼获兔,犹吝筌蹄”。这句话其实不难理解,它是意思是说,人们只要熟练掌握了古人书法的真谛后,进入到书法创作时便会心手合一、彼我不分的境地之中,这样一来,也就与古人暗合起来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与古人书法暗合呢?

第一,要选择与自己喜好接近的风格进行学习和临摹。学习书法最好的老师是兴趣问题。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学的古人风格不太喜欢,却为了学习书法而去临摹它,这样就不会很快学到它的精髓。因此,我们要在浩瀚的书法海洋里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书体进行学习和临摹,比如,同样是楷书,是学习晋人的还是唐人的,其实他们大都差不多,但你喜欢唐人的,为什么不能先学它呢?等有了成就后,再转向晋人楷书的学习又何尝不可?这是奔着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学习的,是最能提升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第二,学习古人,就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了解学习他。古人书法也是随着他的成长史而成长起来的,他们的风格也是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学习书法时,就要贯穿于他的成长史来学习。例如我们学习颜真卿书法时,一方面要了解他这个人的品格、气度、修养等,另一方面还要看颜体楷书所形成的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他在青年时期的书法风格,有气度、有尖锐度;第二阶段是他中年时时期的作品,广猎阅历与修养,反映了他海纳百川的思想境界;第三阶段则是晚年时期的作品,炉火纯青,与世无争的儒雅之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和他的书风,为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还要多取法、多融合。临摹古人书法,或者学习古人书法,要站在更高的学习高度上去学习,要对古代遗留下来的经典作品逐一临摹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也要类比学、对照学。对同时代的书法进行横向比较,也要对不同时代的书法进行纵向比较,只有这样,才能找出它们共同或不同的书法特点,让自己的学习取得更为厚实的成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因为书法是一种审美活动,一个人书法风格的形成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取法于多时代、不同人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扩展人的审美眼光,丰富自己的审美理想。

暗合是书法学习中的根本要求,通过上述三个方法的学习与研究,才能使之达到一种熟练的书写技巧与审美理想,才能做到心手合一的要求。暗合,是一种“通神”的要求,只有在多取法、大眼光、强书写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会丰富自己的书法视野,让笔法自觉不自觉地与古人书法“通神”,才能做到“似与不似”之间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