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和自然的第一层关系建立在文字的基础上,以文字的象形为中介。古人传述仓颉造字时的情形说:“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面为字。”仓颉是传说中的人物,他用四只眼睛来看世界,意指他对世界有极广的观察力,而他创造文字是汲取大自然的各种物象,从天上的星象造型到地上的鸟兽形状,都成为他采集美的形态来造字的素材。从这个神话性质的解释中显而易见的是中国文字具有象形的特征,这也是书法形态之美的第一步:将自然界的美投射到文字之上。
阅读全文>>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本原也。本原即本身具有的东西,也就是规律。道亦法自然,可见自然之层次至高无上。自然者,无为顺势而成,减一分则少,添一分则多,无过无不及,正如庄子所言“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这就是中正和谐之境界,“天人合一”之境界,亦中庸之境界也。明白这一点,书法才有为之长期奋斗的方向。书家们常写“道法自然”四字,一个书法爱好者,即使已经获得很高的声誉,有很大的影响,也未必就达到了自然的境界。而要追求这个境界,心中“正、诚、恒、谦”四字必不可少。
阅读全文>>
孙晓云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一直在江苏生活和工作,曾担任江苏省书协主席、文联主席等职,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女性主席。孙晓云擅长楷书和行草书书法的研究与创作,她的作品雅俗共赏,继承传统,多次在书法大赛中获得过各类奖项,出版了多部书法专辑和著作,其中《书法有法》一书也是她的书法理论的代表性作品,同类书籍中,该书创下了全国发行量之最,成为人们学习书法的有力工具。
阅读全文>>
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虽然官位远不及苏东坡等人,但就书法成就来说,却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米芾的书法初学唐代楷书,正如他在《自叙帖》中所述:“余初学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后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版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
阅读全文>>
对于书法来说,一般情况下都会越写越好,而且学习书法都是由刚开始的生疏到熟练,由熟练到自成一体,这个过程每个人都是要经过的。因为书法除了技法能力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要求就是加强人的学养、修为、人生阅历等,只有经过这样的学习和修炼过程,书法才能最终达到“人书俱老”的地步。
阅读全文>>
我一直在关注着胡秋萍的书法,因为她是写魏碑和草书的,这一点也正是我的喜好。因此,也就一直在思考这两种书体如何融合,朝着哪个方向去创作,所以对于胡秋萍的书法来说,它是我关注的一个重点。从胡秋萍书法的整个风格来说,它是有大气象的,这不仅是一位女书家所引人注目的,最为重要的是她写出了一个时代的书法风格,这个时代并没有落下她,说到底,她的书法作品中不仅仅是笔墨元素的参与,更是有着一种情怀、一种自信、一种学问和一种符号与方向。
阅读全文>>
书法审美,自古有之。人们在书法活动中,审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假如你在观看书法作品时,你的审美思想就要参与其中。如果你的审美水平与所看作品的高度一致,或才你的审美思想要高于所写作品,那么你就能一眼看出这幅作品的好坏。反之,就要提升你的审美水平了。
阅读全文>>
兰亭奖获得者崔寒柏写了一篇《我看“丑书”》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文章在承认丑书泛滥的前提下,试图从中区分拙书(我起的名字,历史上的古拙书风)和丑书。为此他把王镛和鲍贤伦单独列了出来,认为他们与丑书不一样。其实这种区隔是徒劳的,诚然无论王书,还是鲍书都没有那么丑,但是他们的理念却与丑书别无二致,只是“病情”没那么严重
阅读全文>>
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我国书法艺术是伴随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拿硬笔书法来说吧,它对毛笔书法有没有辅助作用?学好硬笔书法再来学毛笔书法行不行?我认为,硬笔书法在练习书法结体和取势上,有很大帮助,可以辅助毛笔基本功的练习功效。
阅读全文>>
书法艺术门类众多,派别林立,没有谁敢自称自己的书法是天下第一。能称之为“天下第一”的也都是后人给的评价。比如王羲之的行书,号称“天下第一行书”,那是因为大唐时期的唐太宗喜欢书法,不惜重金收集王羲之散落民间的书法作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