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在书学思想上主要提出了"书韵"之说。他认为,书法应当在力度、工巧的基础上,表现出书韵,让书法散发出自有的意境。黄庭坚的书法在清朝时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学习者很多。碑派书法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曾经评述到:"宋人之书,吾尤爱山谷(黄庭坚),虽昂藏郁拔,而神闲意浓,入门自媚,若其瘦劲嫁人遒,则自篆来,吾以山谷为行篆。"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启功曾说:“欲知六朝笔法,可于高昌砖志墨迹中探索之。高昌墓志出土以后,屡见奇品,其结体、点画无不与北朝书体通,且多属墨迹,无刊凿之失。”远在西北的雅尔湖藏有近400块高昌国手写砖志,字迹清晰,笔法跌宕,是书家本来面目。多品读高昌诸家墨迹,可领悟古人笔法之精妙也。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治平帖》是苏轼书写的信札,内容主要是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事。根据帖后赵孟頫、文徵明、王穉登三人之跋可知,此帖当是苏轼于北宋熙宁年间在京师时所作,时年约30余岁。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惠柑帖》为米芾翰牍九帖之八,行草书。书札笔致最为率意放纵,结体倾侧奇险,转换多机巧锋芒。在米芾大量的书作里,字体大小其正悬殊最大并偶有涂改的作品,为此一类,可视作米芾风格的典型代表。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秋深帖》是管道昇写给婶婶的问安家书,实由丈夫赵孟頫代书。赵孟頫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发觉之后,深爱妻子的赵孟頫觉得属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连忙又改了过来,现在仍可看出涂改之迹。这样的细节,足见夫妻情深。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董其昌《潇湘白云》纸本,是董其昌为自己的书画合璧图的题跋,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卷尾题跋诗句出自唐代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董其昌是明代书画家、鉴赏家。他才华俊逸,善鉴别书画。书法初学颜真卿,后改学虞世南,转学魏、晋、宋诸名家,长于楷、行、草书,自然秀雅,列“明末四大书家”。传世书迹较多,画作有《烟江叠嶂图》、《潇湘白云图》等。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楷书勅谕卷,明宣德元年(1426)。纸本,纵39.3厘米,横10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喜爱沈度的台阁体书法,从而带动一大批朝臣和学子仿照沈氏书法,书法圆熟遒劲,具有端美、婉丽、潇洒、庄重之美。这件楷书出于宣德时期中书舍人之手,书法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书写习惯和非书写习惯:书写习惯是以二王行草书、唐楷笔法为规范的书写技法,书写习惯的特征是追求“笔法性”,强调从前人的墨迹中总结和掌握其用笔规律,并在创作中针对不同的对象用固定的用笔规则进行书写;非书写习惯是相对于书写习惯而言,非书写习惯强调其“无笔法性”,它是针对碑的原始状态随时调整用笔的技术动作,不同的线条或者线段的变化都可以用不同的动作类型进行表现,是随线条特征变化而变化的非固定的书写技巧。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点画是构成字形结构最基本的元素,尽管点画在用笔的书写方法上,小楷与大楷并无多大的区别,但事实上小楷比大字要细微得多,如果没有一定的大楷基础,就很难体味到小楷用笔的精到和细微之处。小楷的点画在形态上是很富有变化的,相传钟繇小楷,点画各异,右军作字书,万字不同。为了便于初学者切实扼要的掌握此法,试图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作一些介绍。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目前大量使用的是行书、楷书。在日常书写时,由于楷书点画要求严格,写起来又慢,故在实用书写时,往往不写严格意义上的楷书,但作为书法学习者来说,又是必须练习的一种书体。通过练习楷书,掌握书法的结体和用笔的基本规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