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书家动态

书法研究与创作中 割裂问题同样存在

0 2021-03-11 08:32:19

摘要:  最近,由广东书法理论家黎向群撰写的《岭南历代书法家研究》正式出版发行,受到学界的关注和好评,有评论称赞该书“为岭南书派立传找到了理论依据”。据了解,该书是目前岭南地区较为全面系统研究岭南历代书家的一部专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也是作者《岭南历代书法名家》的姐妹篇。

最近,由广东书法理论家黎向群撰写的《岭南历代书法家研究》正式出版发行,受到学界的关注和好评,有评论称赞该书“为岭南书派立传找到了理论依据”。据了解,该书是目前岭南地区较为全面系统研究岭南历代书家的一部专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也是作者《岭南历代书法名家》的姐妹篇。

“我从小受到地方传统文化和家庭的熏陶,喜欢读书、写字和画画。”黎向群介绍,他曾从事房地产工作,2002年初从企业调到广东省书协,工作了两年又回到高校工作。在参与撰写《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大事记(1963—2003)》和编辑《岭南书论——近五十年广东书法论文集》《广东书坛四十年》《广东百年书法集》等工作中,他得以有机会查阅广东书法的历史文献、档案,以及到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接触到岭南各个时期书家的作品以及他们的生平资料,因此,他对岭南书家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对历代岭南书家研究成果做了一次全面的普查。

此次出版的《岭南历代书法家研究》一书,是黎向群近二十年研究的部分成果,精选了各个历史时期岭南地区的代表性书法家专论三十余篇,以历史时期为经,以书家为纬。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宋明代,由卢侗、白玉蟾、海瑞、薛始亨、程可则等人组成;中编为清近代,由冯敏昌、黎简、张锦芳、宋湘、吴荣光、黄培芳、张维屏、林召棠、黄子高、李文田、陈兰彬、梁于渭、岑光樾、叶恭绰、邓尔雅、简经纶等人组成;下编为现当代,由吴子复、李曲斋、方人定、何绍甲、莫仲予、赖少其等人组成。“岭南书派的文化特质及书风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岭南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包容性和开放性,吸收与创新,朴厚大方、温文尔雅是其重要的特征。”黎向群说。

据了解,本书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以知名书家与不为人知的书家研究相结合,以实物材料与史学资料研究相结合;二是重视知人论世,注重书家的生平事迹、师承、学术、交谊以及作品的艺术个性特征的研究;三是突破岭南地域的局限性,将研究的书家与不同历史时期的书家作比较,从而厘清岭南书法的传承脉络与发展的态势;四是左图右史,每位书家配上高清的作品图片一至三幅,方便读者阅读对照,为读者提供研究岭南地区书法的参考资料。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黎向群

近日,围绕自身的书法创作与研究,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黎向群接受了读创/深圳商报专访。黎向群认为,作为岭南书派与各地书派的汇聚之地,深圳书风各异,书派纷呈,北派的雄强厚重书风与岭南的朴厚尔雅书风,相互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的发展态势,培育了更多的书法名家,为岭南书法史谱写新篇章。

读创/深圳商报:您在大学毕业后从事房地产工作,及至2002年初调去广东省书协,这一段时间您如何保持对书法的热情?

黎向群:我出生在粤西文化重镇—湛江市。父亲是地方宣传系统的干部,因此,我从小受到地方传统文化和家庭的熏陶,喜欢读书、写字和画画。小学时,从欧体入手,打好童子功;读中学时,书法作品在地市级书法展览中崭露头角。上世纪八十年代负笈穗垣,就读华南师大,接触到商承祚、秦咢生、麦华三、何绍甲、吴三立、傅宗堃、麦兆暄、莫仲予、李曲斋等老一辈文人书家,对他们的道德文章、书法篆刻艺术造诣,敬佩不已。大学毕业后,我一直想从事文化及艺术史研究工作,却未能如愿。不管从事行政部门还是经济工作,始终不忘自己热爱书法的初心。八十年代初,当时房地产行业刚刚兴起,我在研究房地产经济理论的同时,一是研读中国书法史和岭南书法史,了解传统书法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脉络;二是取法多方,一边临习历代经典碑帖,如索靖、张芝、王羲之、王献之、陆机、邓文原、杨维桢、宋克及近人章法法帖以及汉碑摩崖、北朝碑版。一边搞书法创作,虽然所从事工作性质与艺术门类不同,但我学习和研究是利用业余时间的。我认为,处理好工作与兴趣的关系,两者是并不矛盾的。我真正走进艺术殿堂和学术研究,应该是我到省书协工作的时候了,我很幸运碰到了广东书协成立四十年、近百年书法集、近五十年广东论文集编写和几十年一遇的广东历代书法展,使我有机会全面接触到历代书法家精品力作和大量书法文献,一来增长了见识,二来收集积累了丰富资料,确立以岭南书法篆刻史、个案及群体作为研究方向。

读创/深圳商报:像文学界经常会讨论评诗与写诗的关系,有人认为只有会写诗才懂评诗,那么对于书法研究来说,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争议?您自幼研墨学书,是否令您对书法研究更具自信?

黎向群:书法研究与创作同样存在割裂的问题。如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书法家适逢书法普及,偏重于书法创作,热衷于各类展事,书法理论研究群体不大,显得弱些;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书法家,以高校书法专业老师和研究生为主体,群体越来越大,偏重于学科研究,精力放在撰写毕业论文、出版专著,反而书法实践与创作显得薄弱一些。我虽属前者,自幼研墨学书,基本功扎实,但我又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重视创作,又搞学术研究,两者兼顾,全方位发展。

▲黎向群章草七言对联 34×136cm×2 2011年

读创/深圳商报:真正做起书法研究,您可以说是“半路出家”,您担忧过难以受到学界的认可么?您如何面对来自学界的要求和考验?

黎向群:我早年从事行政和经济工作,再到艺术院校图书馆工作,从事书法史研究兼任书法教师,不属于“半路出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八十年代,我国高校如浙江、广州美院尝试过设立书法专业,招生规模不大,人数不多,群体不大。在高校尚未设立书法专业之前,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书法理论家和史学研究者,师承的是老一辈学者书家,他们纯属于一种师徒相传关系,不存在专业和非专业之分。到了九十年代,全国文科院校相继设立书法学科,招收本科和研究生,培养了一批书法专业人才,这些学者分布在各高校和出版、研究机构。我们这一代学者属于前者,这是当时书法教育的状况。像我从企业经济管理到高校搞科研、从非专业再到专业的学者,在我这一代人来看,算是一个特例吧。

现在书学界以做课题、出版著作、论文、参展、获奖的数量多寡,学历、职称、职务的高低等作为评价指标,来衡量一位学者学术水平,实在不够客观。我认为,评价一个学者水平的高低,应以治学严谨为主旨,以学术成果和文献价值作为评价的依据和指标。

地域书法是中国书法的组成部分,书法艺术史研究我们应以地域书法研究作为根本。近二十年,我兴趣使然,一直以岭南书法篆刻史、书家群及书派为研究方向,以实物促研究,先后出版了《岭南历代书法名家》《岭南篆刻》,到如今的《岭南历代书法家研究》三部学术专著,发表一批学术论文及专题,这些成果引起了书学界对岭南书法的关注。

集大家书法是厦门顶点软件开发的书法软件app,集合了众多书法家作品,收集了近千名书法大家作品,用户可以随时查询在线学习,集大家书法是书法爱好者必备应用。

电话(微信):18020730588

QQ:1039899831

地址:厦门集美软件园三期A03栋504单元

联系人: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