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楷书投稿创历史之最。面对大展的评选,人们最关注的是入选名单的结果,之后观看入选作品。 问题是,仅仅占来稿百分之二点多的入选作品,无论如何也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楷书投稿创历史之最。面对大展的评选,人们最关注的是入选名单的结果,之后观看入选作品。
问题是,仅仅占来稿百分之二点多的入选作品,无论如何也难以反应当代全国楷书的创作形势。如果我们站在宏观的立场看当代楷书创作的现状,实际上,初评的信息量是『全息』的。
入展作品只是反应楷书现实创作前沿的信息,还可以说,入展作品是评委集体意志、集体意识和集体判断的反应与反射。同时,正是这些评委的集体意志、意识、判断,将左右当代书法创作走势。
这次评选评委中,几个参与初评至终评的评委应该最有发言权。笔者由于评选信息储备不完善,所以,仅就『楷书界定』这个具体问题发表个人的看法。
十二届国展楷书终评投票之后,有作品文本审读的环节。
出现问题的作品有三类:
一是文字文本错误问题;
二是作品违规问题;
三是楷书界定问题。
文本审读后,专家组提出几件作品,认为它们属于行书不属于楷书,交由评审组集体裁决。在评审组裁决时意见并不统一。最后由评委投票决定,超过半数者上,不够半数者下。结果,有的被淘汰,有的被选出。
可见,诸位评委对楷书的界定意见并不一致。以往绝大多数的展览是不分字体评选的,如果不分体评选,就不存在字体界定问题,完全由作者自由发挥。
可以草书、行书混合,谓之『行草』;可以楷书、行书甚至草书共融,或谓之『行楷』,也有『草隶』『草篆』。这类作品从来没有争议,唯以艺术标准评判。
此展是按照字体投稿评选的。这里必然就存在字体界定的问题。在以前的分体评选中,最有争议的是行书,其次是楷书。鉴于此,笔者想就『楷书界定问题』谈点个人的判断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