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兰亭集序是怎么来的 兰亭集序创作背景

0 2021-12-24 16:06:01

摘要:  兰亭集序是怎么来的?兰亭聚会说白了,就是一群人出去找乐子。那时候没有卡拉OK,没有桌球厅,也没有酒吧和舞厅之类专门化的娱乐场所,上流社会最流行的娱乐方式是大家相互邀请人来家里清谈。以下就是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兰亭集序是怎么来的?兰亭聚会说白了,就是一群人出去找乐子。那时候没有卡拉OK,没有桌球厅,也没有酒吧和舞厅之类专门化的娱乐场所,上流社会最流行的娱乐方式是大家相互邀请人来家里清谈。以下就是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清谈这个事情重点在清,其次才是谈,一切柴米油盐、国家大事都是俗事,没档次,要谈就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老聃和释迦牟尼谁比较高明一点,色即是空,空不是没有……

当然,总是待在家里也不免让人觉得发闷,就找个天气好的日子到山上喝酒写诗去。音乐本来是聚会中极好的一种助兴之物,但这群人竟也嫌麻烦,乐器也不带,便宽袍大袖、优哉游哉地走向城外的会稽山。

这不是一群普通的人,他们是以会稽市市长王羲之为首的四十二位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化名流。所以人们称这次聚会为“雅集”,意思是文化人的聚会。

我们现在一听说文化人聚在一起,马上想到的是开会:研讨会、茶话会、笔友会、创作交流会等。现代人印象中的文化人都带有一本正经的学究相,实际上,古人比我们想象得要潇洒得多。

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这次聚会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位人物。

王羲之,时任会稽内史 (相当于市长),琅琊王氏子弟。琅琊王氏是东晋第一大望族,王氏子弟多出类拔萃之辈。王羲之年轻的时候,太尉郗鉴想找一个王家的年轻人当女婿,就派自己的门生到王家去求亲。

王家的家长、丞相王导骄傲地说,我们王家的小伙子都很棒,当然我自己吹了不算,最好你自己到家里看一看,看上谁就是谁。

王家的年轻人知道是郗鉴派人来选女婿,个个都打起精神来装模作样扮斯文。郗鉴的门生看了一圈以后回去给郗鉴回话:“这王家的小伙子啊,一听说来您派人选女婿,都装得跟大闺女似的,挺没劲儿的。只有一个人露着肚皮躺在床上,好像完全不当回事。”

郗鉴一听,特别高兴:“就是他了!就是他了!”后来再去王家一打听,这人就是王羲之。

郗鉴把女儿嫁给了他,并由此留下了一个成语,叫作 “坦腹东床”,意思是好女婿。我们都知道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书圣,书法造诣举世无双,有时往往忽略了他其他方面的文化修养也非常高,文采、学识、气度都是一时之选。

 

谢安,当时是无业青年,阳夏谢氏子弟。谢家和王家同为东晋名门望族。

唐代诗人刘禹锡写过一首著名的 《乌衣巷》,其中的名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谢,说的就是王羲之和谢安两家。

谢安年轻时在会稽当文艺青年,沉迷于写诗作文,对做官毫无兴趣。他在年轻时就非常有名,因为他会用洛阳口音说话。

那时洛阳口音被认为是最正统的普通话,而永嘉南渡以后,随着政权的南迁,已经很少有人会说了。谢安的洛阳话特别地道,甚至连骂人也用洛阳话骂,让人觉得他高贵典雅、品味不凡。

当然,谢安年轻时作为文艺青年的小名声绝对无法和他日后的千秋万世名相提并论,后来他官至宰相,成为了东晋王室的中流砥柱,也是谢氏家族三百年间最闪耀的人物。

支遁,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僧人、思想家,也许是兰亭雅集里面长得最丑的一位。魏晋时候的风尚是以貌取人,要进入最高级别的文化圈,长得帅是重要的条件,所以 《世说新语》里面记载魏晋名士,都要相互恭维对方的长相。

但支遁的长相实在太丑,丑到有人曾明确说喜欢听他发表高论但不愿意见他的面,丑到他去别人家拜访而家仆不敢放他进门。

谢安谈到支遁的长相时只好说 “见林公(支遁)双眼黯黯明黑”,意思是支遁的眼睛很有神,这大概是一种顾左右而言他的客套。支遁爱好养宠物,不过不是猫猫狗狗这种小玩物,玩的都是高档东西,他喜欢养马放鹤。

有人说他一个出家人养宠物不像样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贫僧养的不是马,是神骏。“神骏”是一个形容词,和谢安说他 “双眼黯黯明黑”有异曲同工之意。

他是第一个成功运用佛教理论来阐释老庄之道的思想家,世家名士都以结交他为荣。王羲之在没有和支遁交往之前对他颇为不屑,但和他交谈过一次以后就彻底沦为了支遁的粉丝。

那时只要支遁开坛说法,必然是场场爆满,在当时很有点文化界领袖的味道。

孙绰,少年成名的天才诗人,世人称其文采 “横绝一世”。 “横绝一世”这四个字很了不得,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何况当时的世家子弟大多能诗擅文,名家辈出,连女孩子都能出口成章,孙绰这个 “横绝一世”就更加显得有含金量。

有名望的贵族大姓去世以后,族人都争着抢着请孙绰写碑文,觉得只有孙绰的手笔才够档次、够分量。

除了文采卓越之外,孙绰对佛教也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与支遁交往密切,是较早把佛教和儒家思想融会贯通的思想家之一。

许询,和孙绰齐名的一代文宗,其文采超群也有一个说法,叫作 “妙绝时人”,和孙绰的 “横绝一世”交相呼应。

许询文采出众,玄谈也非常有名,和支遁交往非常深入,后人用 “支许之契”来概括他们僧俗之间交情非同一般,也成了一个成语,用来借指出家僧侣和世俗文人之间深厚的交往。

许询出身名门,才华超群,多次受到朝廷征辟,而他也屡次避而不就,是当时有名的隐士,与王羲之交往密切。

 

郗昙,太尉郗鉴次子,善草书,是王羲之的小舅子,与王羲之感情深厚。传说郗昙死后,他的墓中有许多当时名贤的遗墨陪葬,其中王羲之的 《兰亭集序》真迹正在其中,后来被征北军人盗发。

王蕴,司徒左长史王蒙之子,长于政事,一度担任礼部尚书郎,为朝廷推选人才。他处事公允,性情平和,体恤百姓,在当时颇有声望。

王蕴的女儿王法惠后来嫁给晋孝武帝成为皇后,晋孝武帝因为他是皇后的父亲,并且确实有服众的声望,便想任命他担任中央高级职务和授予高级爵位。

王蕴则认为自己身份上已属外戚,以女显贵,不合古制,于是坚决辞让不受。最后在谢安的劝说下才勉强同意出任地方官员,任会稽内史。

王蕴嗜酒,晚年的时候长期醉酒,很少有醒着的时候,但他执政宽和,并不因饮酒废政事,深得百姓爱戴。

王徽之,王羲之第三子,字子猷。“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是《世说新语》里最潇洒飘逸的篇章。王徽之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无心睡眠,独自饮酒,突然想念起自己的好朋友戴逵,于是冒着严寒连夜乘船溯江而上,船行百余里,来到戴逵家门口却转头回家。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进去,他说:“我趁着兴致而来,现在兴致尽了就回去,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

王徽之乘兴访友

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气貌出众,在年幼时便被谢安认为是王氏子弟中最出众的一个,后官至中书令,在当时相当于宰相。王献之书法造诣精深,在书法史上被称为 “小圣”,与其父王羲之并称 “二王”,被认为是书法上 “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集大成者。

……

参与此次兰亭雅集的一共四十二人,全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名士及世家子弟,风云际会,一时无两。可以说,这次兰亭雅集正是王羲之召集的盛大文化VIP聚会。

结伴出外游玩,四个人可以凑一桌麻将打,但四十多个人凑十桌各打各的就没意思了。如果现在组织这么多人上山春游,坐下要开展一样人人都能参与其中的娱乐项目,恐怕很伤脑筋。

但这个问题竟然被他们很轻松地解决了,他们席地坐在一条曲折回转的浅溪旁,把酒杯扔到小溪里,任由细细的溪水把酒杯带动得跌撞漂浮,如果酒杯被溪里的碎石或岸边的水藻卡住不再移动,那么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作诗一首,作不出来就罚酒。

一只酒杯、一条浅溪就能让四十多个人玩得情酣意足,这个极富诗意的场景成为了后世画家常常用来入画的题材。

曲水流觞

那一天,这群中国历史上最顶尖、最富有意趣的文化人一共写了三十多首诗,有十六个人诗性不浓,没有写出诗来,被罚了酒。

聚会的发起人王羲之在微醺之中即兴挥毫,为这些汇总起来的诗篇即兴写了一篇序,将这次雅集活动记录了下来。

兰亭雅集上所作的诗篇,大多都失散了,而王羲之那篇序文的手稿所幸没有被埋没(今所见为摹本),它就是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