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历代书法中的酷暑 古人是如何面对酷暑的

0 2022-01-27 16:24:38

摘要:  中国古代书法,除了政令书写的碑碣,墓志铭,还有的就是诗文草稿和信件,记录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却在千百年后奉若至宝。而其实古代书法的信件无不是自然书写,并无刻意以书法为目的。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中国古代书法,除了政令书写的碑碣,墓志铭,还有的就是诗文草稿和信件,记录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却在千百年后奉若至宝。而其实古代书法的信件无不是自然书写,并无刻意以书法为目的。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如此酷暑,看宋代书法家蔡襄的《暑热帖》,只是看字的风格,便有清风拂面之感。蔡襄风格端庄婉然,是魏晋和唐人风格的集成,是向宋代书风过渡的一个桥梁。

蔡襄《暑热帖》

释文:襄啓。暑热不及通謁。所苦想已平復。日夕風日酷煩。無處可避。人生韁鎖如此。可歎可歎,精茶數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

再看《暑热帖》的内容,可见酷暑给蔡襄的感受是“无处可逃”,又因此想到了如人生之韁鎖,慨叹人受自然所限,完全没有自由。

而面对酷暑,有的人则想办法“出逃”,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则有一幅《逃暑帖》,这幅字写的自然,深沉,含蓄,并不同他最典型的那种潇洒不羁的风格。也许是太过于炎热,也无法焕发那种豪情吧。

米芾《逃暑帖》

芾顿首再启。芾逃暑山,幸兹安适。人生幻法,中□为虐而热为恼。谚以贵□所同者热耳。讶挚在清□之中,南山之阴。经暑衾□一热恼中而获逃,此非幸□。秋可去此,遂吐车茵。芾顿首再启。

看帖中的内容,大意是由于太过炎热,米芾逃到山中避暑,感到“幸兹安适”,而他也和蔡襄一样,因炎热而想到了人生的高度,他提到“人生幻法”,想到人生如虚幻。可见与蔡襄相比,米芾的思想更加洒脱逍遥。

面对酷暑,除了蔡襄的“无处可避”,米芾的“逃暑山“,再早一些,还有五代时期的书法家杨凝式的《夏热帖》,与前两者不同的是,这幅作品是草书,纵横恣肆,变化无方,与前两帖的端庄相比,这幅作品似乎体现了酷暑带来的近似癫狂的心态。

释文:

“凝式啓:夏熱體履佳宜,長□酥密水,即欲致法席,苦□□□乳之供,酥似不如也。(以下数字残损难识)病?(下二行残损)。”

此帖笔势雄健纵逸,锋芒灼耀,结体富于变化而不失法度,

《夏热帖》是杨凝式写的一封信札。内容大致是,因天气炎热,送给僧人消夏饮料“酥密水”表示问候。看来古人也有对治酷暑炎热的某种配方,只是不知道酥密水的解暑效果如何?

再早一些,我们可以看看书圣王羲之的《今日热甚帖》,听着帖的名字,就知道书圣王羲之此帖也定是吐槽夏日酷暑无疑。这幅作品也是草书,潇洒俊逸,自然而有法度,从字体也能看出,作者下笔自然快捷,只是想尽快表达,不想拖延时间。

释文:今日热甚,足下将各勿勿,吾至乏,惙力不具,王羲之白。

《今日热甚帖》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信,大意是:天太热,咱们各忙各的,你就别来了,我也浑身没劲,就不接待你啦。

可以想象,大热天在家里,必然为了凉快可能是打着赤膊,光着膀子,如果有外人造访,为了礼节,则必然穿戴整齐,这样其实大家都很难受。所以,在夏天,都得尽量少去串门。王羲之也是一个比较潇洒不羁,有什么说什么的性格。

王羲之当年曾有“坦腹东床“的故事,可见魏晋时期的文人大多都是放荡不羁的性格,尤其在酷暑炎热的时候,必然是减少应酬的机会,尽可能的凉快一会儿。

看过这几个碑帖,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面对酷暑,要么慨叹“无处可避“用清茶解暑,或者就是逃到山中,感叹人生为虚幻,又或者喝点精制饮料,减少应酬。

而这些都是外在的解决方法,其实在没有空调电扇的时代,也都只是“饮鸩止渴”。

酷暑难捱,在过去外在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古人只能安抚内心的变化,能让自己内在改变而感受到“清凉”。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中说:“盛暑炎毒,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切皆尽。暑退凉初,当愿众生,证无上法,究竟清凉。”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