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西周金文大篆,再到秦朝小篆,书法运笔基本上都是平移,所以人称“篆只一笔”;秦汉之际隶书出现以后,书法行笔开始有了波挑,即“隶有波磔”;魏晋时期,楷书发展成熟,书法笔法进一步丰富,尽现于“永”字八法之中。 阅读全文>>
祖先发明的汉字非常奇妙,既实用又是艺术,从实用开始进而升华为艺术。世界上没有一门艺术能够象书法艺术一样和公众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一门艺术像书法艺术一样绵延千年、长盛不衰,没有一门艺术象书法艺术一样有这么广泛的群众基础。一直以来,人们把写好字作为“门面”,甚至上升到做人的高度,可见它在国人心目中的位置。近年,国家对书法艺术日益重视,小学、中学相继开设书法课,大学开设了书法专业。 阅读全文>>
尽管当代书法创作已呈现出多元化,但是,我们还是从当前火热般的展赛活动中,看到了行草书的过渡泛滥。单项展先不说,就全国展、青年展、新人展全国三大展来看,行草书的参展、入选获奖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这反映出当代书法创作行草风已占居主流。 阅读全文>>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是王羲之第七个儿子,官至中书令,又称“大令”。《晋书》卷80载,王献之七岁学书法,年少时就颇有名气,性格高傲豪迈,不受任何约束,即使闲居终日,容貌举止也从不懈怠,风流倜傥,在当时居于首位。当朝太傅谢安十分钦佩并赏爱他。王献之先担任州主簿,后来在谢安手下当长史,又出任吴兴太守,最后官拜中书令。不幸过早病卒,年仅42岁。 阅读全文>>
《真草千字文》的书写者智永身处陈、隋之间,上承魏晋南北朝“尚韵”的余绪,下开唐五代“尚法”的先河,是书法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大书法家。他的书法成就表现在两个方面: 阅读全文>>
写好行书也不一定非要有深厚的楷书基础,下面带给大家的是硬笔书法行书,希望喜欢。 练习硬笔书法,字体间架结构要优先于笔画,好比五官长得再美,没有适当的比例和间距,组合起来也是不美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