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书法在本质上体现了文人情怀对书学的渗透,它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脱离实用性后在艺用阶段新的里程。书法在汉代以前带有极强的实用色彩,并常常与“匠作”联系在一起,因此不为传统文人特别看重,甚至有“书艺小道”的评价,他们多把政治理想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对书法的艺术性诉求则是有所排斥甚至是难以启齿的。
阅读全文>>
文徵明的行书,深受王羲之的影响。这一特点,从他的小字行书中能明显地看到。比如他的那篇行书《赤壁赋》,就不离王羲之《圣教序》的那种瘦硬用笔。学书法,特别是学帖,你当然避不开王羲之。只不过呢,王羲之的那种用笔啊,写写小字还可以,追求精到没问题,可一旦放大了写,就感觉有点支撑不起来。对于这一点,我相信,真正学过的朋友都会有体会。
阅读全文>>
清代的王澍,在《论书滕语》中曾这么说:“习古人书,必先专精于一家。”王澍说的有没有道理?当然有。特别是初学书法,尽量不要今天写这个,明天写那个,逮着一个字帖往深处写,比漫无目的地忙来忙去要强。
阅读全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产品已经非常丰富,人们的需求也逐渐转向精神领域,书法因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繁荣。专业从事书法的人数量庞大,爱好者更是不计其数,真、行、草、隶、篆各种书体都有自己的拥趸者,这其中最难评价的就是草书了。
阅读全文>>
当今书坛,除了丑书就是狂草争议最大,两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西洋美术理论为指导、片面追求形质和所谓的情感表达。而将传统书法所要求的法度、性情抛到脑后。一旦丢掉了规矩,必然走到狂、怪、丑的路上。当今所谓的草书名家不仅字狂野、粗俗,做人也全无半点儿传统文人谦虚的影子,一个比一个能吹。
阅读全文>>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其实,学书法也是如此,没有哪一个老师全程都在手把手教你学完书法艺术的整个过程。再说,很多人学习书法,不一定都能如愿以偿地找到合适的老师,好的老师未必有时间带你,差一点的老师,你又不愿意跟他学。 阅读全文>>
书法的创作,离不开章法,章法离不开形制。何为“形制”?书法作品的形制主要是指书法作品表现的形式和样式。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博大精深,书法只是文化艺术里的“沧海一粟”。形制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比如魏晋时期的行书手札,就是书法作品最传统的一种形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手札伸展到一定长度,就形成了横幅和手卷。这种形制流传千古,模仿者甚众!
阅读全文>>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汉字书写艺术。可以说,离开了汉字,就没有了书法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不可缺少的要素。换句话说,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有筋有骨、有血有肉地呈现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生命意味,离不开这两者的相互滋养。 阅读全文>>
每一时代必有其特征,“20世纪是鲁迅的世纪,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古人磨墨挥毫与今人在作文本上写文章无异。如今文字载体、传播媒介与古代不可同日而语,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人的文化交流方式与书写习惯。 阅读全文>>
如果你是学楷书,建议您还是从唐楷入手,规规矩矩,先把基础打好了再说。就像欧阳询说的那样:“初学之士,先立大体,横直安置,对待布白,务求器均齐。”在这个初级阶段,以方法为主,风格可以先放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