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庆祝中德建交五十周年,“游目骋怀:旅德中国艺术家作品展”近日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西厅)展出。此次展览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旅德中国艺术家这一群体的系统学术梳理,更是
为庆祝中德建交五十周年,“游目骋怀:旅德中国艺术家作品展”近日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西厅)展出。此次展览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旅德中国艺术家这一群体的系统学术梳理,更是对他们取得的丰硕成果的一次全景式展现,通过展示40位来自不同视觉艺术领域的旅德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向公众呈现这一群体在中德文化艺术交流中,融汇两国艺术优长,在时代发展中深入思考与探索的历程。展览由中国德国友好协会、国家大剧院、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担任策展人。
展览展出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设计、建筑以及新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达百余件,其中包括杨起《联想》、许江《葵园铿锵》、谭平“无题”系列、朱金石《凋零的时代正在开放》、邓国源“在花园”系列、周春芽《龙眠山庄》、张晓刚《光3号》、马路《觉察》、王小慧《艺术之吻》、单凡“缓慢之作”系列、王小松《穿越海滩》、刘野《竹子的构图4号》、任戎《创世纪》、李继伟《基因系列》、缪晓春《从头再来》系列等风格语言个性鲜明的创作,也展现了王敏、何见平、滕菲、林存真、何崴等在艺术设计、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成果。
中德两国艺术交流呈现出宽阔的发展态势,在艺术机构、美术学府的交流上关系密切,双方互办了许多展览。本次展览将视角聚焦于“旅德中国艺术家”这一群体身上,关注于“人的交流”所产生的效果与发挥的作用。从展出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一群体艺术家在创作上的鲜明共性,一方面,他们在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现实的关系中注入思辨思考,注重精神性表达;另一方面,他们在艺术语言上坚持绘画性探索,具有强烈的表现性。
透过对中国艺术与德国艺术中精神内核的深度思考与体认,他们重塑意识架构,探索艺术语言,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他们中回到国内的艺术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领军人物,为新世纪以来中国艺术与设计的形象建构贡献了力量,一部分留在德国的艺术家为德国艺坛带来了别样的东方韵味与睿智的东方思考。不论身处何地,旅德中国艺术家都成为了中德艺术交流的使者。观众行走在展厅中,可以从多元的艺术材质、媒介和表达方式中,体味艺术家们对东西方文化的研究性思考,感受他们表达中国精神的强烈历史自觉及文化责任担当。
展览主题“游目骋怀”出自王羲之名篇《兰亭集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一句。正如策展人范迪安所述,“游目”意味着行走的观看与体验。旅德中国艺术家跨越文化边界,游走于中德文化交流的桥梁之上,在观览中德艺术传统和现代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将广阔的视野和细密的感思凝练于自身的艺术与设计创作中。“游目骋怀”的状态不仅是旅德中国艺术家艺术成长、成熟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中德艺术交流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