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 书法临帖照着写还行 一抬头就忘这是为什么

    打个比方,你临写王羲之的《圣教序》。练了一段时间之后,照着字帖也能写个差不多了,至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可问题是,一旦离开字帖,一旦缺少了参照的话,就完全不知道怎么写了。这种情况,我相信,绝大多数朋友都会遇到。

    阅读全文>>

    2022-07-29
  • 书画界搞创作 为什么非常重视创作的意境

    我有一书友,结交几十年了,他的书法基本功确实深厚,但是平时所写的书法作品,水平一般般。不过,当他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再提笔挥毫,那时所写的字,才是他的真实水平。后来,在文学创作圈子,我发现也有一些诗友,酒到半醉时,吟诗作词,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阅读全文>>

    2022-07-29
  • 吹牛没有用再给范曾三百年 也超越不了八大山人

    当代所谓的国画大家,不仅作品与古人大相径庭,就是人品也相去甚远。传统画家重视道德修养,往往为人谦虚,就是偶有恃才傲物者,也往往会折服于真正的高人,并非一概目中无人。现代一些国画家已经把谦虚的美德抛到九霄云外了,其中范曾表现得最为突出,他不仅自封为大师,还夸下海口,再给他三十年,能超越八大山人。实际上就是三百年,他也无法超越八大山人。

    阅读全文>>

    2022-07-29
  • ​为什么很多书法家都喜欢写行书 下面这几点谈到了

    行书,是书法格体里面最实用的一种书体。行书相比楷书来说,其书写速度更快,更灵活。相比草书来说,行书更容易辨别,更能体现书法的笔画、线条的完整性。行书比篆书更容易书写、更容易识别,比隶书的书写更自由洒脱。 阅读全文>>

    2022-07-29
  • 从当代审美到现代书法 以及精神上的影响

    艺术在生活中的表现,往往是浅显且日常的,比如,音乐、电影、绘画及一切能被欣赏的实体美学形式,而艺术本身的魅力是抽象且无可描述的。比如,人们知道电影中的故事是虚构的,但仍愿意花费时间与金钱,沉浸其中欢笑和哭泣,人们甘愿为一场虚无奉献自己的真实感受。这就是艺术,艺术能够通过某种形式进行自我表达。人的内心世界能够自洽,往往依赖艺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绘画、音乐、雕塑、舞蹈等。

    阅读全文>>

    2022-07-29
  • 王镛等人的字与传统不同 本质上是美术字

    自从沈鹏提出:“弘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的十六字方针之后,创新成为当代书法的最高追求。包括中书协在内的专业书法机构,将“创新和个性”奉为金科玉律,而所谓的“艺道”成了个幌子。为了创新,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将自己既有的专业基因加入到书法中,形成了当代创新书法这个转基因的怪物,在精神上与传统书法已经没有了关系。

    阅读全文>>

    2022-07-29
  • 书法作品用印章的几点常识 不能不懂

    书法用印,是有一定讲究的。不是什么印章都可以随便盖。印章在古代官方文件交换、传达、书画真迹认定中起到验明正身的作用,是书画、文件最重要真伪标志。而如今印章大多数是作为书画作品的一种点缀来布局,也是作者创作书法必不可少的文化物件。 阅读全文>>

    2022-07-28
  • 自学书法记住下面四点 会让您大有收获

    不少朋友问我,平时上班比较忙,下班以后回家才有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自学好书法呢?有没有一些学习方法?如果说自学书法能在很短时间内立竿见影,那这个人书法天赋一定很高。而实际上,大多数人自学书法,都是断断续续,进步不大。要想无师自学书法,既要讲究学习方法,也要讲究学习步骤。下面这4点,记住了,以后学书法会大有裨益。

    阅读全文>>

    2022-07-28
  • 关于当前书法创作的思考 形式发展与笔墨困境

    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书法书写传统不断遭受挤压。中国书法本身实用性逐渐丧失,在形式上极度缺少生活体验和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带给书法创作的积累,当前的社会发展中能够适合书法艺术成长的土壤越来越少。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文化政策的指引下,书法创作的展示功能正在逐渐提升。

    阅读全文>>

    2022-07-28
  • 笔法看似高深莫测 实则刚柔并济

    笔法,一直被书家认为是书法艺术高深莫测的“内功”,没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淀,很难在用笔书写的时候做到笔随意走,笔笔送到!不可否认,笔法对于没有接受过书法系统学习的人来说,听起来有点晦涩。可是,对于经常研究书法,勤于临摹碑帖,系统学习书法的人来说,笔法算不上隐晦难懂。 阅读全文>>

    2022-07-28
2882首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